小班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引导幼儿观察常见的自然现象或事物特征,如四季变化、动植物外形等,能说出其明显特点。
- 帮助幼儿认识简单的科学工具,如放大镜、磁铁等,并了解其基本用途。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 鼓励幼儿在探索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寻找答案。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 培养幼儿爱护自然、珍惜资源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周围事物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 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简单的科学方法。
- 教学难点
- 帮助幼儿理解一些抽象的科学概念,如季节的形成、磁力等。
- 引导幼儿在探索中主动思考、积极提问,并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教学方法
- 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视频等,让幼儿直接观察和感受,形成直观的印象。
- 操作法: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
- 游戏法:将科学知识融入游戏中,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 提问引导法:通过提问启发幼儿思考,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分析,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 物质准备
- 四季的图片、不同季节的衣物、动植物标本等。
- 放大镜、磁铁、塑料小玩具、铁制品、木制品等操作材料。
- 相关的视频资料、PPT课件。
- 经验准备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四季变化、常见物体有一定的感知经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3分钟)
- 谜语导入:教师说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水里看不见”,引导幼儿猜出谜底是“雨”,然后提问幼儿:“雨是从哪里来的呀?”引发幼儿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探索自然现象。
(二)基本部分(20分钟)
四季的变化(8分钟)
- 展示图片:教师展示四季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一说每个季节的特点,如春天花开、夏天炎热、秋天果实成熟、冬天下雪等。
- 生活经验分享: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在不同季节里人们的穿着、活动有什么变化,以及动植物的生长状态有什么不同。
- 归纳归纳: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归纳归纳,帮助幼儿了解四季的形成是由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不同季节太阳照射的角度和时间不同,导致气温、降水等发生变化。
认识放大镜(6分钟)
- 出示放大镜:教师拿出放大镜,向幼儿介绍这是放大镜,它可以把东西放大,让我们看得更清楚。
- 观察体验:让幼儿每人拿一个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书本上的字、周围的小物体等,感受放大镜的作用。
- 提问引导:教师提问幼儿:“用放大镜看东西时,东西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回答,并告诉他们放大镜的原理是利用透镜的折射作用,使物体的像变大。
神奇的磁铁(6分钟)
- 操作探索:教师给幼儿发放磁铁、塑料小玩具、铁制品、木制品等操作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探索磁铁的特性,用磁铁去吸各种物品,看看哪些能被吸起来,哪些不能。
- 交流分享: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幼儿归纳出磁铁可以吸住铁制品,而不能吸住塑料、木头等物品,这就是磁铁的磁性。
- 拓展延伸: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利用磁铁的物品,如冰箱贴、磁性玩具等,让幼儿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游戏环节(5分钟)
- “找四季”游戏: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代表一个季节,教师在教室的不同角落放置与四季相关的物品,如春天的花朵、夏天的扇子、秋天的水果、冬天的围巾等,游戏开始后,每组幼儿要找到属于自己季节的物品,并说出理由,通过这个游戏,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四季特征的认识。
- “磁铁钓鱼”游戏:准备一些小塑料鱼,鱼嘴里放着铁制的回形针,幼儿手持磁铁,模仿钓鱼的动作,将小鱼“钓”上来,这个游戏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磁铁的趣味性,同时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四)结束部分(2分钟)
- 教师归纳: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归纳,回顾幼儿在活动中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认识的科学工具以及探索出的科学知识,强调科学探索的重要性和乐趣。
- 鼓励探索: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周围的世界,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教学延伸
- 在班级的自然角投放更多的四季植物和动物标本,让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继续观察和探索。
- 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用简单的图画或符号记录下来,回到幼儿园后与其他小朋友分享。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在引导幼儿观察四季变化时,如果幼儿对某些季节的特征理解困难,教师可以采取什么方法?
解答:如果幼儿对某些季节的特征理解困难,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 实地观察:带领幼儿到户外去实地观察相应季节的自然景象,如带幼儿在春天去公园看花开、在秋天去果园看果实成熟等,让幼儿亲身感受季节的变化。
- 故事讲解:通过讲述与季节有关的故事,将抽象的季节特征融入到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讲述《小熊过四季》的故事,让幼儿跟随小熊的经历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
- 对比分析:将不同季节的图片、物品等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让幼儿更直观地看到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理解季节的特征,将夏天的短袖衣服和冬天的厚棉袄放在一起,让幼儿感受季节变化对人们穿着的影响。
问题2:在幼儿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教师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解答:在幼儿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安全提示:提醒幼儿不要将放大镜对着太阳看,以免伤害眼睛;也不要用放大镜去聚焦阳光照射易燃物品,防止发生火灾。
- 正确引导:指导幼儿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如告诉幼儿要将放大镜靠近物体,慢慢移动直到看清物体的细节,鼓励幼儿多角度观察物体,发现不同的特征。
- 关注个体差异:每个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兴趣点可能不同,教师要关注个别幼儿的需求,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于观察力较弱的幼儿,可以引导他们从明显的特征开始观察,逐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 鼓励交流:鼓励幼儿在观察过程中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分享观察的感受和想法,这样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和学习,同时也能提高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