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资源 >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shiwaishuzidu2025年07月01日 07:12:49学习资源7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如“塘、脑、袋”等,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时能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特点。
    • 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以及青蛙的生长变化规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观察图片、动画演示等方式,直观地认识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提取关键信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归纳归纳能力。
    • 借助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体会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激发学生对动物生长奥秘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 体会文中不同角色的语气,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2. 教学难点
    • 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原因,如为什么小蝌蚪要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等。
    • 引导学生感悟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有所体会。

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朗读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3分钟)

  1. 播放一段小蝌蚪在池塘里游动的视频或展示小蝌蚪的图片,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小动物吗?”引导学生回答出“小蝌蚪”。
  2. 接着提问:“那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从而引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

  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句子的停顿,同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或字典自主识字。
  3.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朗读情况,纠正错误读音。
  4. 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如“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最后变成了青蛙”。

(三)学习生字新词(10分钟)

  1. 出示生字卡片,采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如开火车读、齐读、个别读等。
  2. 引导学生分析生字的字形结构,如“塘”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提土旁,右边是“唐”;“脑”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月字旁,与身体部位有关,右边是“囟”和“页”组成。
  3. 教师示范书写生字,边写边强调笔画顺序和书写规范,如“袋”字的“代”部分不要写成“伐”,“欢”字的左边又字旁要写得窄一些。
  4. 学生在练习本上临摹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书写错误。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5分钟)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提问:“小蝌蚪长什么样呢?”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小蝌蚪外形的句子“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 多媒体展示小蝌蚪的图片,让学生对照图片理解“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这些词语,感受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 引导学生体会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的心情,让学生模仿小蝌蚪游动的样子,读出小蝌蚪的欢快情绪。
  2. 学习第二至六自然段
    •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它们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当小蝌蚪问鲤鱼阿姨时,教师提问:“小蝌蚪为什么会把鲤鱼当成妈妈呢?”引导学生从小蝌蚪和鲤鱼的外形对比方面思考,如鲤鱼有大大的眼睛,而小蝌蚪也有大眼睛,所以它们可能觉得鲤鱼像妈妈,同时指导学生读出小蝌蚪急切询问的语气和鲤鱼阿姨亲切回答的语气。
    • 当小蝌蚪看到乌龟时,再次提问:“小蝌蚪又为什么会把乌龟当成妈妈呢?”让学生理解小蝌蚪是根据自己对妈妈的想象和乌龟的某些特征(如四条腿)来判断的,分角色朗读小蝌蚪和乌龟的对话,读出小蝌蚪的疑惑和乌龟的耐心。
    • 小蝌蚪最后找到了妈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青蛙的外形,对比小蝌蚪和青蛙的不同之处,如青蛙有四条腿、宽嘴巴、绿衣裳等,提问:“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呢?”让学生找出描写小蝌蚪变化过程的句子,如“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通过朗读这些句子,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大致过程。
  3. 归纳全文
    • 引导学生回顾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思考: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坚持不懈,同时也要认识到动物的成长变化是有过程的。
    • 齐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五)角色扮演,加深体会(5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小蝌蚪、鲤鱼阿姨、乌龟和青蛙妈妈等角色。
  2. 各小组进行角色扮演,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模仿角色的语气、动作和表情进行表演。
  3. 表演结束后,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评价,说说哪个小组表演得最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角色的情感。

(六)课堂小结(3分钟)

  1. 教师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生字新词的掌握、课文内容的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以及所蕴含的道理等。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小动物的生长过程,积累更多的知识。

(七)布置作业(2分钟)

  1. 背诵课文,加深对课文的记忆。
  2. 画一幅小蝌蚪找妈妈的连环画,要求画出小蝌蚪在不同阶段的样子以及它遇到的动物。
  3. 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查找资料,了解其他动物的生长过程,下节课在班级里分享。

板书设计

角色 外形特点
小蝌蚪 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 问鲤鱼:“妈妈,妈妈!”
鲤鱼 大眼睛、披着衣裳 答:“我不是你们的妈妈。”
乌龟 四条腿、宽嘴巴 答:“我不是你们的妈妈。”
青蛙妈妈 宽嘴巴、大眼睛、白肚皮、绿衣裳 笑着说:“孩子们,快回到我的身边来吧!”
小青蛙 长出了后腿、前腿,尾巴变短 “妈妈,妈妈!”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小蝌蚪为什么会把鲤鱼和乌龟错认为妈妈? 解答:小蝌蚪把鲤鱼和乌龟错认为妈妈是因为它们的外形有一些相似之处,小蝌蚪看到鲤鱼有大大的眼睛,就像自己一样,而且鲤鱼在水中游动的样子也可能让小蝌蚪觉得亲切,所以它们会向鲤鱼询问是否是自己的妈妈,对于乌龟,乌龟有四条腿,这和小蝌蚪想象中妈妈应该有的特征相符,所以它们又把乌龟误认为是妈妈,这说明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主要是根据自己对妈妈的模糊印象和所遇到动物的外形特征来进行判断的。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问题2: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主要的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 解答:小蝌蚪变成青蛙的主要变化过程如下:刚孵化出的小蝌蚪有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和长长的尾巴,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尾巴逐渐变短,最后消失,变成了青蛙,这些变化的意义在于,尾巴的消失使得青蛙能够适应陆地生活,四肢的发育让青蛙能够在陆地上跳跃和在水中游泳,更有利于它捕捉食物和躲避天敌,这种形态变化是青蛙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水中和陆地)而逐渐进化形成的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shuzidu.com/xuexiziyuan/448.html

分享给朋友: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的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手抄报内容

心理健康手抄报内容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定义与意义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健康状态,不仅包括没有心理障碍,还涉及良好的情绪管理、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和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对个人的生活质量、学习和工作效率、以及整体幸福感有着深远的影响。 影响因素...

数学家的故事手抄报

数学家的故事手抄报

祖冲之 人物 祖冲之 时代 南北朝时期 主要成就 精确计算圆周率至小数点后第七位,创制《缀术》等数学著作 故事梗概 祖冲之不仅在天文学、机械制造领域有卓越贡献,更在数学上留下了不朽...

新年手抄报

新年手抄报

新年的由来 起源传说 详情 年兽传说 相传远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它生性残暴,每到除夕就出来伤害人畜,人们发现“年”害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于是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红对联、挂红灯笼,燃放爆竹,以...

六一手抄报

六一手抄报

儿童节的由来 六一儿童节,又称国际儿童节,起源于1925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关于儿童福利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上,来自各国的代表一致决议设立一个属于全世界儿童的节日,以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的权利,并改善儿童的生活条件,自...

英语手抄报

英语手抄报

英语学习小贴士 词汇积累:可通过阅读英语文章、背单词书等方式,每天坚持学习新单词,并定期复习,利用碎片时间使用手机APP刷单词。 语法学习:系统学习语法知识,结合例句理解,制作语法笔记,便于复习和归纳。 听力训练:多听英语广播、看...

防溺水手抄报简单好画

防溺水手抄报简单好画

设计 (一)溺水危害知多少 危害类型 具体描述 生命危险 溺水会导致呼吸道被水堵塞,无法正常呼吸,短时间内就会使人窒息,若不及时救援,很可能造成死亡,人在水中挣扎时,一旦体力不支,就会沉入水底,面临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