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体育活动教案40篇
中班体育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 身体发展:锻炼幼儿的基本动作技能,如走、跑、跳、投掷、平衡等,提高身体协调性与灵活性。
- 健康认知:帮助幼儿理解适度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益处,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 社交情感:通过团队合作的体育游戏,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提升自信心与抗挫折能力,促进同伴间的交流互动。
活动准备
- 场地布置:宽敞平坦的户外场地,如操场,划分出不同游戏区域,用彩色胶带或标志桶标识边界。
- 器材准备:根据具体活动项目,准备足量的皮球、跳绳、呼啦圈、小跨栏、沙包、拔河绳等器材,确保器材安全无损坏。
- 知识储备:教师提前熟悉各体育游戏规则与玩法,并能清晰准确地向幼儿讲解示范。
活动流程
(一)热身环节(5 8 分钟)
- 慢跑:带领幼儿围绕场地慢跑 2 3 圈,速度适中,保持队伍整齐,让幼儿身体微微发热,为后续活动做准备。
- 关节活动操: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关节活动操,包括头部转动、肩部伸展、扩胸运动、体转运动、腰部扭转、膝关节屈伸、手腕踝关节转动等,每个动作重复 4 8 次,充分活动身体各部位关节。
(二)主体活动环节(20 25 分钟)
趣味跳跃(8 10 分钟)
- 游戏名称:小兔子跳荷叶
- 游戏玩法:在场地上散落摆放若干呼啦圈作为“荷叶”,幼儿扮演小兔子,从起点出发,依次跳过呼啦圈,跳到终点后返回起点,与下一位幼儿接力,过程中双脚不得踩到呼啦圈以外的地面,若犯规需返回起点重新跳跃。
- 教学要点:教师先示范正确的跳跃姿势,双脚并拢轻轻起跳,落地时膝盖弯曲缓冲;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跳跃节奏与力度,提醒幼儿注意保持身体平衡,避免摔倒。
投掷练习(8 10 分钟)
- 游戏名称:打怪兽
- 游戏玩法:在场地一端设置几个“怪兽堡垒”(可用纸箱或塑料桶搭建),幼儿站在一定距离外,手持沙包投向“怪兽堡垒”,尝试击中目标,每名幼儿投掷 3 5 次,教师可根据幼儿能力调整投掷距离。
- 教学要点:教师讲解示范正确的投掷姿势,侧身转体、挥臂发力;引导幼儿瞄准目标,控制投掷力度与方向;强调投掷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不要对着其他幼儿投掷,捡沙包时要有序进行。
平衡挑战(4 5 分钟)
- 游戏名称:走小路
- 游戏玩法:利用彩色胶带或平衡木在场地设置一条弯曲的“小路”,幼儿需沿着“小路”缓慢行走,保持身体平衡,不能踩到“小路”两侧,走到终点后可从侧面返回起点,重复进行 1 2 次。
- 教学要点:教师先示范走平衡步道的正确姿势,双手侧平举帮助保持平衡,眼睛平视前方,步伐均匀缓慢;在旁边保护幼儿,防止摔倒受伤;鼓励幼儿勇敢尝试,克服恐惧心理。
(三)放松环节(5 7 分钟)
- 深呼吸放松:带领幼儿围坐成圈,闭上眼睛,跟随教师的口令进行深呼吸练习,吸气时腹部膨胀,呼气时腹部收缩,重复 5 8 次,帮助幼儿平静身心,缓解肌肉疲劳。
- 按摩放松:幼儿两两一组,互相按摩肩膀、手臂、腿部等部位,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用适当的力度按摩,促进身体血液循环,进一步放松肌肉。
- 归纳回顾: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次活动中的体育游戏,询问幼儿的感受与体验,表扬幼儿在活动中的努力与进步,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保持运动习惯。
活动延伸
- 家园共育:建议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如亲子跳绳、踢毽子等,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巩固幼儿的运动技能。
-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体育区域投放相关活动器材,如小型投篮架、跳绳等,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自主选择进行体育锻炼,加深对活动的印象与兴趣。
注意事项
- 安全第一:活动前检查场地与器材安全性,活动过程中密切关注幼儿动作,避免幼儿因碰撞、摔倒等造成受伤;对于特殊身体状况的幼儿,安排适当的替代活动或给予特殊照顾。
- 适宜运动量: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身体素质,合理控制活动强度与时间,避免过度疲劳,若幼儿在活动中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进行相应处理。
- 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活动中不强制要求所有幼儿达到同一标准,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给予更多的鼓励与指导,帮助他们逐步提升运动能力。
问题与解答
问题 1:在体育活动中,如果有幼儿因为害怕走平衡木而不敢尝试,教师应该如何引导? 解答:教师首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理解与安慰,告诉幼儿害怕是正常的,教师可以亲自示范走平衡木的正确姿势与方法,边示范边讲解,让幼儿直观地看到如何保持平衡,邀请几位胆子较大的幼儿先尝试,为其他幼儿做榜样,对于不敢尝试的幼儿,教师可以在旁边鼓励,牵着幼儿的手,辅助他走上平衡木,让幼儿逐渐适应平衡木的高度与感觉,慢慢克服恐惧心理,当幼儿迈出第一步时,及时给予表扬与肯定,增强他的自信心。
问题 2:如何根据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调整后续活动的难度? 解答: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观察幼儿的表现,如果大部分幼儿都能轻松完成当前活动任务,如在投掷游戏中,多数幼儿都能准确击中较近的目标,那么可以在后续活动中适当增加投掷距离或缩小目标物尺寸,提高活动难度,反之,如果幼儿在活动中普遍表现出困难,如在跳跃游戏中,很多幼儿难以连续跳过较高的障碍物,那么在后续活动中可以降低障碍物高度或减少跳跃次数,同时加强对幼儿的指导与辅助,待幼儿能力提升后再逐渐增加难度,还可以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分组,针对不同组别设置不同难度层次的活动任务,让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水平上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