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案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要内容、情节脉络、人物形象及作品的艺术特色;掌握书中的经典语句,理解其深刻内涵。
-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整本书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人物形象中汲取精神力量,运用到自身成长中。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保尔·柯察金等人物的崇高精神,激发学生的奋斗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坚韧意志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深入剖析保尔·柯察金这一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精神品质及成长历程;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题思想。
- 教学难点:体会小说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时代精神,理解作品对生命意义、人生价值的思考;引导学生将保尔精神与自身生活实际相结合,实现情感的升华和思想的启迪。
教学方法
- 讲授法:讲解作品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主要内容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整体框架。
- 讨论法:组织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经典情节、主题思想等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音频、视频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作品中的时代氛围和人物情感。
- 读写结合法:安排写作任务,如读后感、人物评论等,让学生在写作中深化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1 课时)
- 展示图片或视频片段:展示与苏联革命、建设相关的图片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影视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这段历史或故事的了解。
- 介绍作品背景:简要讲述苏联十月革命前后的历史背景,包括社会动荡、阶级矛盾、战争环境等,让学生了解作品诞生的时代土壤,引出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作者介绍:介绍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经历,强调他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创作的精神,以及这部作品对其自传体色彩的体现,让学生对作者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整体感知(2 课时)
- 学生自主阅读:安排学生在课外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记录精彩语句、段落,梳理小说的情节脉络,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 课堂汇报与交流:
- 内容:请学生简要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主要事件等,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确保学生对小说整体情节有清晰的把握。
- 人物印象: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保尔及其他主要人物的初步印象,如冬妮娅、朱赫来、丽达等,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初步勾勒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 问题探讨:提出一些与小说整体相关的问题,如“小说为什么要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题?”“保尔的成长经历了哪些关键阶段?”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三)人物形象分析(3 课时)
- 保尔·柯察金形象深入剖析:
- 童年经历与性格基础:分析保尔童年时期的家庭环境、学校生活对他性格形成的影响,如贫困的家庭使他早早体验到生活的艰辛,神父的侮辱激发了他的反抗精神,这些经历为他日后成为坚强的革命者奠定了基础。
- 革命道路上的成长与转变:结合小说中的具体情节,如保尔营救朱赫来、参加红军、修筑铁路、进行文学创作等,探讨他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以及如何在斗争中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思想观念、人生目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性格特点与精神品质:归纳保尔的性格特点,如顽强、执着、勇敢、奉献、诚实、宽容等,深入分析他所体现的精神品质,如自我牺牲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韧的意志等,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品质的内涵和意义。
- 爱情与友情中的保尔:探讨保尔与冬妮娅、丽达之间的感情关系,分析他在爱情面前的态度和选择,以及这些感情经历对他个人成长和革命事业的影响,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保尔在友情中所展现出的品质,如与朱赫来的深厚情谊对他的帮助和引导。
- 其他人物形象分析:
- 冬妮娅:分析冬妮娅的人物形象,她的性格特点、成长背景以及她与保尔之间感情破裂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不同阶级出身对人物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爱情与革命的关系。
- 朱赫来:探讨朱赫来在保尔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他的性格特征、思想观念如何影响了保尔,让学生理解榜样的力量和革命前辈对年轻一代的引领作用。
- 丽达:分析丽达的形象,她在工作和感情方面的表现,以及她与保尔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人物关系和情感世界。
(四)主题探究(2 课时)
- 理想与信念:组织学生讨论小说中所体现的理想与信念的重要性,保尔为何能坚定不移地追求共产主义理想,他的信念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时是如何支撑他前行的,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心中的理想和信念,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坚守和追求。
- 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引导学生思考保尔对生命意义的诠释,即“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在于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
- 苦难与成长:分析小说中保尔所经历的种种苦难,如战争的残酷、伤病的折磨、生活的困境等,探讨这些苦难对他成长的促进作用,让学生明白挫折和困难是人生成长的必经之路,只有经历过风雨的洗礼,才能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 时代精神与社会变革: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如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等,以及这些精神与当时社会变革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文学在反映社会现实、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艺术特色欣赏(1 课时)
- 叙事手法:分析小说的叙事方式,如以保尔的成长经历为主线,穿插回忆、倒叙等手法,使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多样,层次分明,引导学生体会这种叙事结构对展现人物一生经历和性格发展变化的作用。
- 人物描写:讲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通过具体例子分析这些描写如何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让学生学习在写作中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
- 环境描写:探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分析其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人物心情等方面的作用,如修筑铁路时的恶劣自然环境描写,突出了保尔和战友们克服困难的艰辛,体现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
- 语言特色:品味小说的语言风格,如简洁明了、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等,让学生找出书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进行朗读和赏析,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六)拓展延伸(2 课时)
- 比较阅读:选取其他具有相似主题或人物形象的作品,如《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高尔基著)、《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著)等,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分析不同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异同点,探讨不同作家在表现同一主题时的写作手法和艺术风格,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加深对这类作品的理解。
- 影视作品赏析:播放电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片段,让学生将影视作品与原著进行对比,讨论影视作品在改编过程中对原著的忠实与创新之处,如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取舍、画面的表现力等方面,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和评价影视作品,同时进一步加深对原著的理解。
- 主题演讲与写作:
- 演讲活动:组织学生以“保尔精神对我们的启示”为主题进行演讲,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感悟和思考,阐述保尔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保尔精神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 写作任务:布置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或人物评论,要求学生深入分析保尔·柯察金的形象和作品的主题思想,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阅读后的感受和体会,通过写作让学生进一步梳理自己的思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七)归纳归纳(1 课时)
- 知识梳理:与学生一起回顾小说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重点知识,强化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 精神升华:再次强调保尔精神的核心内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保尔的优秀品质,如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对待学习和工作认真负责、无私奉献,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文学作品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教学资源
- 教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原著。
- 多媒体资料:相关音频、视频资料,如电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片段、苏联革命历史纪录片、图片素材等。
- 辅助资料: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相关传记资料、关于小说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的介绍资料、与作品相关的研究论文和评论文章等。
教学评价
-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发言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思维活跃度、表达准确性等,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 作业评价:认真批改学生的读书笔记、写作作业等,从内容的准确性、深度、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作品的理解能力,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 测试评价:设计一些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的测试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考查学生对作品的基础知识、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测试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相关问题与解答
(一)问题1:保尔·柯察金在面对爱情与革命事业的冲突时,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革命事业?
解答:保尔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革命烽火连天的时期,阶级矛盾尖锐,革命事业需要无数人为之奋斗甚至牺牲,他深知自己肩负着为共产主义理想而战的使命,这一使命超越了个人的情感和私欲,冬妮娅虽然与他有过真挚的感情,但她来自资产阶级家庭,其阶级立场和生活方式与保尔所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存在本质区别,在革命的关键时刻,保尔明白如果沉迷于个人爱情而放弃革命事业,不仅违背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也无法真正改变社会的现状,实现广大人民的解放,他将对冬妮娅的感情深埋心底,坚定地投身于革命事业,体现了他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和高度的责任感,也展现了他在个人情感与集体利益、革命事业之间做出的艰难但正确的抉择。
(二)问题2:小说中多次描写环境,这些环境描写对塑造保尔·柯察金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解答: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塑造保尔·柯察金的形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恶劣的社会环境描写,如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剥削与压迫、战争的残酷、反动势力的猖獗等,凸显了保尔成长的艰难和革命的紧迫性,在这样的环境中,保尔早早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和不平等,激发了他对社会黑暗的憎恨和对革命的向往,为他日后坚定地走上革命道路埋下了伏笔,艰苦的自然环境描写,如修筑铁路时面临的秋雨、泥泞、大雪、冻土,缺衣少食、露天住宿以及武装匪徒的袭扰和疾病的威胁等,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保尔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和挑战,正是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保尔始终没有退缩,带领战友们顽强拼搏,充分体现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环境描写不仅为保尔的形象塑造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舞台,更通过对比和衬托,突出了保尔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性格特点,使保尔的形象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