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 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情绪,如高兴、难过、生气等。
- 引导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并能识别他人的情绪。
- 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心理韧性。
与步骤
(一)情绪认知
- 故事导入
- 讲述《小熊宝宝的情绪日记》故事,通过小熊在不同场景下的情绪变化,引出情绪主题。
- 提问幼儿:“小熊在哪些时候很开心?什么时候又很难过呢?”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情绪描述。
- 情绪卡片展示
- 展示高兴、难过、生气、害怕等情绪卡片,逐一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卡片上的表情代表什么情绪。
- 邀请幼儿上台模仿卡片上的表情,加深对不同情绪的直观感受。
(二)情绪表达
- 情景模拟
- 设置多个生活情景,如玩具被抢、得到小红花、妈妈离开等。
- 让幼儿分别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在不同情景下的情绪,并尝试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我很生气,因为他抢了我的玩具”“我很高兴,因为我得到了小红花”。
- 情绪绘画
- 给幼儿发放绘画工具,让他们画出自己最近感受深刻的一种情绪。
- 幼儿分享画作时,鼓励他们讲述画中的故事和情绪产生的原因。
(三)情绪管理
- 情绪调节方法分享
- 教师介绍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数数字、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独处等。
- 通过示范让幼儿学习深呼吸的方法,一起练习几次。
- 情绪小天使游戏
-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情绪小天使”,当其他幼儿出现负面情绪时,“情绪小天使”要尝试用学过的方法帮助他们调节情绪。
- 游戏结束后,一起讨论在游戏中帮助他人调节情绪的感受。
(四)培养积极心态
- 优点大发现
- 组织幼儿围坐成圈,每个幼儿轮流说一个自己的优点,如“我很善良,我会帮助小朋友”“我画画很好看”等。
- 其他幼儿要给予掌声鼓励,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独特之处。
- 乐观故事欣赏
- 讲述《小蜗牛的乐观之旅》故事,小蜗牛虽然爬得慢,但它总是能看到周围美好的事物,保持乐观的心态。
- 引导幼儿讨论从故事中得到的启发,鼓励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也能像小蜗牛一样乐观。
教学评估
-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包括回答问题、情景模拟、游戏参与等方面,判断他们对情绪认知和表达的掌握程度。
- 查看幼儿的情绪绘画作品,了解他们对情绪的理解和内心感受的表达。
- 在日后的生活中,观察幼儿遇到情绪问题时是否能运用所学的调节方法,以及是否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教学资源
- 《小熊宝宝的情绪日记》《小蜗牛的乐观之旅》故事绘本。
- 高兴、难过、生气、害怕等情绪卡片。
- 绘画工具若干。
教学延伸
- 在班级美工区投放材料,让幼儿继续制作情绪相关的手工作品,如情绪面具等。
- 日常活动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情绪管理,强化教学效果。
问题与解答
问题 1:如果幼儿在情绪调节游戏中不愿意参与或者不配合,该怎么办?
解答:如果幼儿在情绪调节游戏中不愿意参与或者不配合,教师不要强迫,可以先与幼儿沟通,了解他们不愿意参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对游戏规则不熟悉或者当时情绪不好,如果是对规则不熟悉,教师可以再次耐心地讲解规则,并邀请比较活跃的幼儿先示范,带动氛围,要是幼儿因为情绪问题不想参与,教师可以先安抚幼儿的情绪,陪他在旁边休息一下,等他情绪好转后再询问是否愿意尝试参与,或者尊重他的意愿,让他先观察其他小朋友玩。
问题 2:怎样让幼儿更好地将课堂上学到的情绪管理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呢?
解答:要让幼儿更好地将课堂上学到的情绪管理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首先需要在日常活动中持续强化,教师可以在每天的晨谈或者午休后等时段,花几分钟时间回顾一下情绪管理的方法,比如问问幼儿“如果你们现在有点不开心,会用什么方法让自己开心起来呢?”教师要以身作则,当教师自己遇到情绪问题时,用积极的方式处理,给幼儿树立榜样,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让家长在家中也关注幼儿的情绪,当幼儿出现情绪波动时,引导他们使用在幼儿园学到的方法,并且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家园一致,能帮助幼儿更好地将情绪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