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资源 >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shiwaishuzidu2025年07月10日 04:19:04学习资源36

教学目标

大班科学教案

  1.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常见材料的吸水性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

  1. 各种常见的材料若干,如纸巾、海绵、塑料布、棉布、金属片、玻璃片等,每种材料大小适中,便于幼儿操作。
  2. 透明的塑料容器若干,用于装水进行实验。
  3. 记录表、笔,每个幼儿一份,用于记录实验结果。
  4. 展示台,用于展示各种材料和实验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 教师出示一个装满水的塑料瓶,提问:“小朋友们,如果老师把这个瓶子倒过来,里面的水会怎么样呢?”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2. 教师将瓶子倒过来,水流出,然后提问:“那如果老师用一些东西来接住这些水,哪些东西能接住,哪些东西不能呢?”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探索材料的吸水性。

(二)观察与猜测

  1. 教师将准备好的各种材料一一展示在幼儿面前,让幼儿仔细观察这些材料的特点,如颜色、质地、厚度等。
  2.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些材料如果放进水里,哪些会吸水,哪些不会吸水呢?”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进行大胆猜测,并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猜测理由。
  3. 教师发放记录表,引导幼儿将自己的猜测结果记录下来,如在相应的材料图片旁边打“√”表示会吸水,打“×”表示不会吸水。

(三)实验操作

  1. 教师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 每个小组的幼儿将一种材料放入装满水的塑料容器中,确保材料完全浸入水中。
    • 观察材料在水里的变化,等待一段时间后(约 5 分钟),轻轻取出材料,观察材料上是否沾有水,以及容器中的水量是否有变化。
    • 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要将水洒得到处都是,也不要争抢材料和工具。
  2.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的实验过程,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正确进行实验,并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和讨论自己的发现。

(四)结果讨论

  1. 实验结束后,每组幼儿派代表上前汇报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包括哪种材料吸水,哪种材料不吸水,以及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2. 教师将幼儿的实验结果汇总在大表格上,引导幼儿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问:“为什么有些材料能吸水,有些材料不能吸水呢?”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和回答,帮助幼儿理解不同材料的吸水性是不同的,这与材料本身的结构和性质有关。
  3. 教师再次强调实验结果,对幼儿的正确回答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纠正幼儿的一些错误观念,确保幼儿对材料的吸水性有正确的认识。

(五)拓展与应用

  1. 教师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材料的吸水性呢?”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的场景,如毛巾擦脸、拖把拖地、雨伞挡雨等,让幼儿明白科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如不同材质的衣物、抹布等,让幼儿根据材料的吸水性特点进行分类,进一步巩固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鼓励幼儿回家后继续观察家里的其他材料,看看它们的吸水性如何,并和家长一起分享自己在幼儿园的实验过程和发现,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持续兴趣。

教学延伸

  1. 在班级的科学区投放更多的材料和实验工具,如不同种类的纸张、布料、吸管等,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继续进行吸水性实验,探索更多材料的吸水性特点,并鼓励幼儿尝试改变实验条件,如材料的折叠方式、水温等,观察实验结果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开展“材料的吸水性”主题绘画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验和观察,画出不同材料吸水的过程和现象,进一步加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3. 组织幼儿进行“吸水性大比拼”的游戏活动,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认为吸水性强的材料,通过比赛看哪个小组的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吸的水最多,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科学的乐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 1:除了实验中用到的材料,还有哪些材料吸水性比较强,哪些材料吸水性比较弱呢?

解答:像棉花、麻、毛绒等材质的物品吸水性较强,例如棉花做的棉被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湿气;而塑料、金属、玻璃等材质的物品吸水性则比较弱,比如塑料盆可以用来盛水且不容易渗水,像木屑、泥土等也有一定的吸水性,不过它们的情况可能因颗粒大小、紧密程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哦,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多观察各种材料接触水后的表现,就能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吸水性啦。

大班科学教案

问题 2:为什么同样都是纸,有的纸吸水快,有的纸吸水慢呢?

解答: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纸有着不同的材质和结构哦,比如卫生纸,它通常比较粗糙,纤维之间的空隙较大,而且纸质相对较薄,所以当接触到水时,水能够很快地渗透进纤维内部,使得卫生纸吸水速度很快,而像铜版纸这类纸张,表面经过特殊处理,相对比较光滑,纤维排列更为紧密,水分不容易渗透进去,所以吸水速度就会慢很多啦,纸的层数、厚度等也会影响它的吸水速度哦,层数少、厚度薄的纸一般吸水

大班科学教案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shuzidu.com/xuexiziyuan/3680.html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雷雨教案

下一篇:健康教育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的相关文章

前滚翻教案

前滚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前滚翻的动作要领,理解其在运动中的作用,如在摔倒时可用于自我保护等,大部分学生能独立完成标准的前滚翻动作,动作协调、连贯,滚动圆滑。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模仿、练习,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

教学目标 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风险,如陌生人、电器、尖锐物品等。 帮助幼儿掌握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和安全规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在面对危险时的应对能力,增强幼儿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教学...

教案格式

教案格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识别不同类型函数(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的图像特征,包括形状、单调性、对称性等。 熟练掌握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出大致图像以及根据图像写出对应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能运用函数图像解决比...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如“塘、脑、袋”等,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时能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特点。 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以及青蛙的生...

南京南京观后感

南京南京观后感

南京!南京!》这部电影以独特的视角和真实的笔触,深刻展现了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与反思,以下是对这部电影的详细观后感: 历史的真实再现 场景还原:电影通过黑白影像、地道的方言以及残垣断壁的场...

长江七号观后感

长江七号观后感

《长江七号》观后感 父子情深,困境中的温暖港湾 影片中,小狄与父亲相依为命,尽管生活困苦,但他们之间的亲情却无比深厚,父亲为了能让小狄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惜辛苦劳作,甚至去垃圾堆里寻找能带给儿子快乐的东西,这种无私的父爱,让我深感触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