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资源 >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shiwaishuzidu2025年07月10日 04:19:04学习资源3

教学目标

大班科学教案

  1.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常见材料的吸水性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

  1. 各种常见的材料若干,如纸巾、海绵、塑料布、棉布、金属片、玻璃片等,每种材料大小适中,便于幼儿操作。
  2. 透明的塑料容器若干,用于装水进行实验。
  3. 记录表、笔,每个幼儿一份,用于记录实验结果。
  4. 展示台,用于展示各种材料和实验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 教师出示一个装满水的塑料瓶,提问:“小朋友们,如果老师把这个瓶子倒过来,里面的水会怎么样呢?”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2. 教师将瓶子倒过来,水流出,然后提问:“那如果老师用一些东西来接住这些水,哪些东西能接住,哪些东西不能呢?”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探索材料的吸水性。

(二)观察与猜测

  1. 教师将准备好的各种材料一一展示在幼儿面前,让幼儿仔细观察这些材料的特点,如颜色、质地、厚度等。
  2.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些材料如果放进水里,哪些会吸水,哪些不会吸水呢?”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进行大胆猜测,并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猜测理由。
  3. 教师发放记录表,引导幼儿将自己的猜测结果记录下来,如在相应的材料图片旁边打“√”表示会吸水,打“×”表示不会吸水。

(三)实验操作

  1. 教师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 每个小组的幼儿将一种材料放入装满水的塑料容器中,确保材料完全浸入水中。
    • 观察材料在水里的变化,等待一段时间后(约 5 分钟),轻轻取出材料,观察材料上是否沾有水,以及容器中的水量是否有变化。
    • 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要将水洒得到处都是,也不要争抢材料和工具。
  2.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的实验过程,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正确进行实验,并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和讨论自己的发现。

(四)结果讨论

  1. 实验结束后,每组幼儿派代表上前汇报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包括哪种材料吸水,哪种材料不吸水,以及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2. 教师将幼儿的实验结果汇总在大表格上,引导幼儿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问:“为什么有些材料能吸水,有些材料不能吸水呢?”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和回答,帮助幼儿理解不同材料的吸水性是不同的,这与材料本身的结构和性质有关。
  3. 教师再次强调实验结果,对幼儿的正确回答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纠正幼儿的一些错误观念,确保幼儿对材料的吸水性有正确的认识。

(五)拓展与应用

  1. 教师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材料的吸水性呢?”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的场景,如毛巾擦脸、拖把拖地、雨伞挡雨等,让幼儿明白科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如不同材质的衣物、抹布等,让幼儿根据材料的吸水性特点进行分类,进一步巩固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鼓励幼儿回家后继续观察家里的其他材料,看看它们的吸水性如何,并和家长一起分享自己在幼儿园的实验过程和发现,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持续兴趣。

教学延伸

  1. 在班级的科学区投放更多的材料和实验工具,如不同种类的纸张、布料、吸管等,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继续进行吸水性实验,探索更多材料的吸水性特点,并鼓励幼儿尝试改变实验条件,如材料的折叠方式、水温等,观察实验结果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开展“材料的吸水性”主题绘画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验和观察,画出不同材料吸水的过程和现象,进一步加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3. 组织幼儿进行“吸水性大比拼”的游戏活动,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认为吸水性强的材料,通过比赛看哪个小组的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吸的水最多,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科学的乐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 1:除了实验中用到的材料,还有哪些材料吸水性比较强,哪些材料吸水性比较弱呢?

解答:像棉花、麻、毛绒等材质的物品吸水性较强,例如棉花做的棉被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湿气;而塑料、金属、玻璃等材质的物品吸水性则比较弱,比如塑料盆可以用来盛水且不容易渗水,像木屑、泥土等也有一定的吸水性,不过它们的情况可能因颗粒大小、紧密程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哦,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多观察各种材料接触水后的表现,就能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吸水性啦。

大班科学教案

问题 2:为什么同样都是纸,有的纸吸水快,有的纸吸水慢呢?

解答: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纸有着不同的材质和结构哦,比如卫生纸,它通常比较粗糙,纤维之间的空隙较大,而且纸质相对较薄,所以当接触到水时,水能够很快地渗透进纤维内部,使得卫生纸吸水速度很快,而像铜版纸这类纸张,表面经过特殊处理,相对比较光滑,纤维排列更为紧密,水分不容易渗透进去,所以吸水速度就会慢很多啦,纸的层数、厚度等也会影响它的吸水速度哦,层数少、厚度薄的纸一般吸水

大班科学教案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shuzidu.com/xuexiziyuan/3680.html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雷雨教案

下一篇:健康教育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的相关文章

元宵节手抄报

元宵节手抄报

元宵节简介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灯节或春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庆祝,这一天标志着春节的结束,人们通过赏灯、吃汤圆等活动来庆祝。 起源与传说 起源: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最初是为了祭祀天地神明和祖先。 传说:流...

劳动最光荣手抄报

劳动最光荣手抄报

劳动的意义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劳动,人们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自身和社会的需求,劳动也是实现个人价值、提升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劳动中,人们能够锻炼意志、培养责任感、学会团队合作,还能收获成就感和自信心。 劳动的类...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阐述声音产生的基本原理,理解声源振动的概念。 熟知声音传播所需的介质,掌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声音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

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学习诗歌中对仗、押韵等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

祖父的园子教案

祖父的园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如“蚂蚱”“樱桃”“倭瓜”等具有乡土气息的词汇。 学习作者围绕祖父的园子展开描写的写作方法,包括对园子的景物描写和在园子里发生的趣事叙...

交通安全教育教案

交通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让学生充分认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帮助学生了解常见的交通标志、标线的含义及交通规则。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步行、乘车、骑车等交通安全常识与技能,培养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