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加减教案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如能快速说出5 + 5、10 6等算式的结果。
- 理解10的加减法的算理,明白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例如知道根据2 + 8 = 10可以得出10 2 = 8和10 8 = 2。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实物操作(如摆小棒、用计数器拨珠等)、图文结合等方式,让学生经历10的加减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 在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引导学生观察一组10的加减法算式,归纳出其中的规律。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10的加减法。
- 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掌握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
- 理解10的加减法的含义,如知道每个算式表示的具体情境(如3 + 7 = 10可以表示3个苹果和7个苹果合起来是10个苹果)。
- 教学难点
- 体会10的加减法中,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以及算式之间的联系,如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并理解其中的道理。
-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10的加减法的思考过程,例如清晰地说出为什么5 + 5 = 10,10 5 = 5。
教学方法
- 讲授法:讲解10的加减法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规律,确保学生对知识有清晰的理解,在讲解10 3时,向学生说明从总数10中去掉3,剩下的就是7。
- 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如用10个小圆片表示10,拿走3个,剩下7个,演示10 3 = 7)或多媒体演示(播放动画,展示10的分解与组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0的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 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具(如小棒、积木等),进行10的加减法的实践,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摆出10根小棒,然后分成两堆,写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
-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讨论10的加减法有哪些规律,如何快速计算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3分钟)
- 复习旧知
-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算式卡片(如3 + 2、5 1等),让学生快速口算,并说出计算结果。
- 提问学生:“我们之前学习了10以内的数,谁能说一说10可以分成几和几?”引导学生回顾10的组成,为学习10的加减法做铺垫。
- 引出课题
教师拿出10个小物品(如糖果),展示给学生,然后说:“今天我们来看看这10个糖果能产生哪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10的加减法。”
(二)新授部分(20分钟)
- 教学10的加法
- 借助实物演示:教师在黑板上用磁铁吸住10个小圆形磁铁,代表10个物体,然后将其中3个移到一边,提问学生:“左边有几个?右边有几个?一共有几个?”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 + 7 = 10。
- 多种方式表示: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磁铁,自己动手摆一摆,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如4 + 6 = 10、5 + 5 = 10等,让学生用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算式,加强记忆。
- 归纳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加法算式,提问:“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它们都是把10分成两个数相加,这两个数交换位置,算式仍然成立。
- 教学10的减法
- 实物操作过渡:继续使用黑板上的10个小圆形磁铁,教师拿走4个,提问学生:“还剩几个?”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0 4 = 6。
- 自主探索减法算式:让学生用小棒或计数器自己操作,摆出10的减法算式,如10 2 = 8、10 9 = 1等,并鼓励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 理解加减法关系:教师将加法算式3 + 7 = 10和减法算式10 3 = 7、10 7 = 3写在一起,提问学生:“这三组算式有什么关系?”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是互逆的运算。
(三)练习部分(15分钟)
- 基础练习
- 口算练习: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口头说出10的加减法算式,如10 5、2 + 8等,让学生快速口算并举手回答,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及时纠正。
- 填空练习:给出一些有空缺的10的加减法算式,如+ 4 = 10、10 = 3等,让学生填写空缺的数字,巩固对算理的理解。
- 拓展练习
- 看图列式:展示一些包含10个物体的图画,如10只小鸟(一部分在树上,一部分在空中)、10朵花(不同颜色分组)等,让学生根据图画列出10的加减法算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 解决实际问题:创设一些简单的生活情境,如小明有10个铅笔,用了3个,还剩几个?让学生用10的减法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5分钟)
- 学生归纳:请几位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如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减法的关系等。
- 教师补充:教师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补充和完善,强调重点和难点,如再次提醒学生注意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以及计算时要细心等。
(五)作业布置(2分钟)
- 书面作业:完成课本上关于10的加减法的练习题,要求书写规范、计算准确。
- 实践作业:回家后,用家里的小物品(如豆子、石子等)和家长一起做10的加减法的游戏,如家长摆出一些物品,学生说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
教学资源
- 教具:小圆形磁铁10个、小棒若干、数字卡片一套、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 学具:小棒若干、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予指导和帮助,让他们通过实物操作等方式理解10的加减法,在练习环节,要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避免学生感到枯燥,在讲解加减法关系时,要多举例、多引导,确保学生真正理解。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学生在学习10的加减法时,总是容易混淆加减法算式,怎么办? 解答:要加强对加减法含义的教学,通过实物演示、图文结合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加法是“合起来”,减法是“去掉”的意思,用小棒演示3 + 7 = 10时,让学生清楚地看到3根小棒和7根小棒合起来是10根;在演示10 3 = 7时,让学生看到从10根小棒中拿走3根,剩下7根,可以对比讲解加减法算式,如将3 + 7 = 10和10 3 = 7、10 7 = 3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联系和区别,还可以让学生多做一些对比练习,如给出一个加法算式,让学生写出两个减法算式,通过反复练习加深印象。
问题2:如何提高学生口算10的加减法的速度和准确性? 解答:一是加强口算训练的频次,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口算练习,可以是口头练习、卡片练习或者利用口算练习册,二是采用多样化的口算练习方式,如开火车口算(一个学生说结果,下一个学生接着说下一个算式的结果)、小组口算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等,增加练习的趣味性,三是强化对10的组成和分解的记忆,因为10的加减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10的组成的熟练掌握,可以通过背诵、游戏(如对口令,一个学生说一个数,另一个学生说出和它凑成10的数)等方式让学生牢记10的组成,在学生口算时,要求他们说清楚计算过程,如计算10 4时,要说“10减去4等于6,因为4和6合成10”,这样有助于学生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