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资源 > 夜雨寄北 教案

夜雨寄北 教案

shiwaishuzidu2025年07月10日 02:20:07学习资源34

《夜雨寄北》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准确背诵、默写并理解《夜雨寄北》的内容及含义。
    • 掌握诗歌中“期”“巴山夜雨”等关键词的重复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想象和对比分析,体会诗歌的情感与意境。
    • 学习诗歌虚实相生的结构和对比手法,感受李商隐的写作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诗人对亲友的深切思念与孤寂情怀,理解“乐景衬哀情”的抒情方式。

    夜雨寄北 教案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诗歌的情感内涵与意象分析。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诗歌回环往复的结构特点。
“巴山夜雨”的双重意义。

教学流程

(一)导入(5分钟)

  1. 情境创设:播放秋雨音效,提问学生:“雨声会勾起你什么样的情绪?”引导学生联想“雨”与“思念”的关联。
  2. 诗词联动:回顾王维《山居秋暝》、杜甫《春夜喜雨》等写雨的诗句,引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二)知人论世(3分钟)

  1. 作者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字义山、号玉谿生)、时代背景(晚唐衰颓)、爱情诗特点(缠绵悱恻)。
  2. 创作背景
    • 大中五年(851年),李商隐滞留巴蜀,妻子王氏病逝于长安,诗作可能是寄给友人或追忆亡妻。
    • 补充争议:“寄北”是寄给北方的亲友,还是特指妻子(《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

(三)诵读与感知(10分钟)

  1. 初读正音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 再读节奏:标注韵脚(“期”“池”“时”),感受七言绝句的韵律美。
  3. 范读与跟读:教师配乐示范,学生模仿朗读,读出惆怅与憧憬的对比语气。

(四)文本解析(20分钟)

  1. 逐句解读

    • “君问归期未有期”
      • 问答形式凸显矛盾(“问”与“未有期”对比),表现归期无定的苦闷。
      • 补充:古人书信常用“问归期”,如“家书抵万金”(杜甫),此处可能为虚写。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意象分析:“巴山”点地点,“夜雨”渲染孤寂,“秋池”暗示时间与心境(秋=悲凉)。
      • 联想:秋雨连绵→阻隔归途→思念泛滥(参考资料:巴蜀秋雨常引发诗人愁绪,如李白“蜀道难”)。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共剪烛”的细节:古人以剪烛芯为促膝长谈的象征(如李商隐《悼伤后赴东蜀辟》)。
      • “西窗”:可能指长安家中,与“巴山”形成空间对比。
    • “却话巴山夜雨时”
      • 双重时空:未来欢聚时回顾今夜,此刻的孤苦成为未来谈资,更显凄婉。
      • 金圣叹评:“解透此诗者,可语禅。”(引用评论增强深度)
  2. 艺术手法

    夜雨寄北 教案

    • 重复与回环:“期”字两次出现(问归期→无定期),“巴山夜雨”重复(实景→回忆),结构精巧。
    • 虚实结合:前两句写实(秋雨、孤寂),后两句写虚(想象团聚),形成强烈反差。
    • 乐景衬哀情:以“共剪烛”的温馨反衬当下的凄凉,类似“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

(五)拓展与对比(10分钟)

  1. 对比阅读: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对比。
    • 同:均写节日思亲,通过“想象他日”抒发情感。
    • 异:《夜雨寄北》更含蓄,用“夜雨”意象贯穿全诗;王维诗直抒胸臆(“遍插茱萸少一人”)。
  2. 文化链接
    • 巴蜀文化中的“雨”:川地多雨,李白、杜甫均有写巴山雨的诗篇,李商隐借此营造地域特色。
    • 唐代书信体诗:如白居易《问刘十九》,比较口语化与情感表达的直接性。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 情感脉络:孤寂(秋雨)→矛盾(归期)→慰藉(想象)→怅惘(回环)。
  2. 核心价值:李商隐以浅近语言写深沉情思,开创“以平常语入诗”的典范。

板书设计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矛盾)
巴山——夜雨涨秋池(孤寂)
何当——共剪西窗烛(憧憬)
却话——巴山夜雨时(回环)
艺术特色:重复回环、虚实相生、乐景衬哀

作业与延伸

  1. 基础作业:默写全诗,解释“却话”“何当”的含义。
  2. 拓展作业:仿写一首《夜雨寄北》风格的诗,要求包含“雨”和“烛”的意象。
  3. 探究任务:查阅李商隐其他爱情诗(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比较其抒情方式。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诗中“巴山夜雨”出现了两次,这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解答:第一次“巴山夜雨”是实写眼前之景,烘托孤寂氛围;第二次是虚写未来话题,形成时空回环,两次重复既强化了意象的感染力,又通过“夜雨”将现在与未来勾连,体现诗人对当下情感的珍视(雨夜的愁绪成为未来回忆的素材),结构精巧,情感绵长。

问题2:有人认为《夜雨寄北》是写给友人的,你赞同吗?请结合内容分析。
解答

夜雨寄北 教案

  • 支持“寄友”说:诗中未明确提及“妻子”,且李商隐与友人常有诗文往来,“共剪西窗烛”可理解为友人相聚。
  • 支持“寄内”说:情感更贴合夫妻语境(如“何当共剪”的亲密感),且南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
  • 折中观点:无论对象是谁,诗中“君问归期”的牵挂与“共剪烛”的默契,均体现了深厚的情感,可泛指对亲密之人的思念,这正是李商隐诗歌“寄托深而措辞婉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shuzidu.com/xuexiziyuan/3612.html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1000米教案

下一篇:10的加减教案

“夜雨寄北 教案” 的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如“注意安全”“禁止触摸”“紧急出口”等,并能说出其含义。 帮助幼儿了解在园内不同区域(如教室、操场、楼梯、功能室等)需要遵守的安全规则。 技能目标 培养...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标准。 帮助学生认识到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增强学生对自身情绪的敏感度,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影片印象 《看上去很美》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风格的电影,以细腻的叙事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特定时代下儿童在幼儿园中的生活,影片通过主人公方枪枪的视角,带领观众走进了那个充满规则与约束的集体环境,让人在观影过程中不禁...

电影观后感怎么写

电影观后感怎么写

引言 在观看一部电影后,撰写观后感是深入思考和表达个人感受的有效方式,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梳理电影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还能让我们从个人角度出发,探讨电影所传达的各种意义,以下是关于如何写电影观后感的详细说明。 观后感的基本结构与内容 (...

观后感怎么写

观后感怎么写

观后感的定义与目的 观后感,就是观看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纪录片等影视作品或戏剧演出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作品内容、形式、主题等多方面进行剖析,表达自己内心的触动、思考与感悟,不仅是对作品的一种反馈,也能让...

记叙文范文

记叙文范文

清晨的意外 清晨,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纷纷扬扬地落在大地上,我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穿梭在熟悉的街道上,准备去学校开启新的一天。 路过小区门口时,我看到一只受伤的小鸟躺在路边,它的羽毛凌乱,翅膀耷拉着,眼神中满是惊恐与无助,我心中一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