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小艇教案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认识“尼、艄”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哗”,会写“尼、斯”等14个字,掌握“纵横、船艄”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及作用。
- 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运用。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威尼斯独特的风光和文化,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
- 难点:体会文中静态与动态描写的结合,以及小艇与威尼斯水城的关系。
教学准备
- 教师:课件(威尼斯风光图片、小艇图片、视频)、板书设计、表格道具。
- 学生:课前收集威尼斯相关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 情境导入:播放威尼斯风光视频,提问:“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是哪里?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什么?”
- 板书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 目标展示:明确本节课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小艇的特点、船夫技术、小艇与城市的关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
- 自由朗读: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标注不理解的内容。
- 字词检查:
- 重点字音:哗(huá)笑、船艄(shāo)、祷(dǎo)告。
- 易错字书写:“艇”“雇”“簇”的笔顺及结构。
- 整体梳理:
- 提问:“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
- 引导学生概括:小艇是主要交通工具、小艇的特点、船夫技术、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三)精读段落,突破重难点(20分钟)
小艇的特点(第2-3自然段)
- 自主学习:
- 划出描写小艇外形的语句,思考作者用了哪些比喻?
- 完成表格:
比喻对象 | 对应特点 | 作用 |
---|---|---|
独木舟 | 又窄又深 | 突出小艇构造独特 |
新月 | 两头翘起 | 展现形态美感 |
水蛇 | 轻快灵活 | 强调行动敏捷 |
- 交流讨论:
- 三个比喻分别从不同角度描写小艇,能否删减?为什么?
- 指导朗读:“像挂在天边的新月”需读出轻柔感,“仿佛田沟里的水蛇”需读出灵动感。
船夫的驾驶技术(第4自然段)
- 合作探究:
- 划出总起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分析下文如何具体展开。
- 填空:船夫技术好表现在①速度快、②应对拥挤、③急转弯。
- 侧面描写:
引读最后一句:“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提问:“这句话是否直接写船夫?有何作用?”(侧面烘托技术高超)。
小艇与人们的关系(第5-6自然段)
- 表格归纳:
时间 | 人物活动 | 小艇的作用 |
---|---|---|
白天 | 商人、妇女、小孩、老人 | 交通、谋生、休闲 |
夜晚 | 戏院散场 | 承载归家 |
- 动静结合:
- 白天小艇“穿梭如织”,威尼斯充满生机;夜晚小艇“停泊靠岸”,城市陷入静寂。
- 齐读第6自然段,体会“艇动城闹,艇停城静”的意境。
(四)归纳写法,拓展迁移(10分钟)
- 写作方法归纳:
- 抓住特点(外形、动作、功能)进行具体描写。
- 结合人物活动展现风情,动静结合增强画面感。
- 小练笔:
仿照课文,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熟悉的事物(如自行车、风筝),要求用上比喻或侧面描写。
(五)作业布置
- 背诵任务:背诵第2-4自然段。
- 拓展阅读:收集关于苏州水乡的资料,对比威尼斯和小艇的异同。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为什么说“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
解答:因为威尼斯是水上城市,河道代替街道,小艇相当于陆地上的汽车,人们出行、谋生、休闲都依赖它,文中第1自然段直接点明:“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问题2:作者如何通过侧面描写体现船夫的驾驶技术?
解答:第4自然段末句“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通过描写乘客的感受和周围环境的变化,间接表现船夫行船速度之快、操作之稳,属于侧面烘托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