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理解《出师表》的内容,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 学习诸葛亮的忠诚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 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和翻译能力。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翻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诸葛亮忠诚、敬业、鞠躬尽瘁的精神。
-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 理解文章内容,掌握重点文言词汇和句式。
- 把握诸葛亮的忠诚精神和政治理想。
教学难点:
- 理解文中表达的情感与政治背景的关系。
- 分析文章结构及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原文、注释、翻译、背景资料)
-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 播放一段关于三国时期或诸葛亮的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兴趣。
- 提问:你知道诸葛亮吗?他有哪些著名的故事?
- 引出课题:《出师表》——一篇忠臣的肺腑之言。
(二)背景介绍(5分钟)
- 简要介绍三国历史背景:刘备去世后,刘禅即位,诸葛亮辅佐。
- 介绍《出师表》的写作背景:诸葛亮北伐前上表刘禅,表达自己忠心耿耿、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 提问: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逐段讲解,深入分析(20分钟)
第一段:
- 内容:诸葛亮自述身份、经历,表达忠诚。
- 重点词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分析:表达对先帝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第二段:
- 内容:劝勉刘禅任用贤臣,远离小人。
- 重点词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分析:以历史为鉴,提出治国建议。
第三段:
- 内容:自述忠诚,表明北伐决心。
- 重点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分析:表达忠诚不渝、誓死报国的精神。

(五)情感升华与讨论(10分钟)
- 提问:你如何理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小组讨论:诸葛亮的忠诚在今天是否仍有意义?
- 教师总结:忠诚、责任、担当是永恒的价值。
(六)课堂小结(3分钟)
- 回顾本课内容,强调诸葛亮的忠诚精神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 鼓励学生课后背诵全文,进一步体会语言之美。
(七)布置作业(2分钟)
- 背诵《出师表》全文。
- 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谈谈你对诸葛亮忠诚精神的理解。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