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定跳远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立定跳远的动作原理和基本技术要领,包括预摆、起跳、腾空、落地四个环节,掌握正确的动作姿势,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
-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示范、分解练习、游戏竞赛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模仿、分析、实践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爆发力、协调性和身体平衡能力,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立定跳远的四个动作环节(预摆、起跳、腾空、落地)的连贯性和协调性,以及起跳时的蹬地有力、腾空时的身体姿态控制和落地时的缓冲技巧。
- 教学难点:在立定跳远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动作,做到动作规范、流畅、自然,同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帮助每个学生突破自身的技术瓶颈,实现成绩的逐步提高。
教学方法
- 讲解示范法:通过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讲解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和技术原理,结合标准、规范的动作示范,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初步了解立定跳远的动作方法和技巧。
- 分解练习法:将立定跳远的完整动作分解为预摆、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让学生逐个进行分解练习,体会每个动作环节的发力顺序、动作幅度、速度和节奏,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逐步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 游戏竞赛法:组织学生进行立定跳远比赛或相关的游戏活动,如“立定跳远接力赛”“青蛙跳荷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和提高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 个别辅导法: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动作表现,针对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和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纠正,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3 分钟)
- 课堂常规
- 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 师生问好,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和要求。
- 检查学生的着装,安排见习生。
- 热身活动
- 绕操场慢跑 2 圈,速度适中,保持队伍整齐。
- 行进间徒手操:头部运动、扩胸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弓步压腿、仆步压腿、手腕踝关节运动,每个动作 4 个八拍,活动全身关节,充分热身,避免运动损伤。
(二)基本部分(30 分钟)
- 立定跳远动作讲解与示范(5 分钟)
- 教师站在沙坑前,面向学生,先进行完整的立定跳远动作示范,让学生观察整个动作的过程和姿态,建立直观的动作印象。
-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立定跳远的四个动作环节:
- 预摆:双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前后摆动,前摆时稍向沙坑方向,后摆时手臂伸直,身体重心随手臂摆动而上下起伏,上体稍前倾,膝关节微屈,脚跟提起,用前脚掌着地,摆动次数一般为 2 3 次,节奏适中,主要目的是为起跳做好准备,增加起跳的动力。
- 起跳:在预摆结束后,当两臂由后向前上方摆动时,两脚迅速用力蹬地,同时两臂快速有力地向上摆动,使身体向前上方腾起,起跳时,蹬地要有力,膝关节伸直,脚尖蹬地,同时挺胸、抬头,眼睛看向前上方,身体在空中保持舒展的姿态。
- 腾空:起跳后,身体在空中保持短暂的腾空状态,此时要保持身体平衡,收腹举腿,大腿尽量靠近胸部,小腿自然下垂,双臂保持平衡或向后摆动,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为落地做好准备。
- 落地:当身体即将下落时,小腿要积极前伸,用脚跟先着地,然后迅速过渡到全脚掌着地,同时两臂向前下方摆动,以保持身体平衡,缓冲落地的冲击力,防止摔倒受伤,落地后,膝盖弯曲,身体顺势向前下方俯身,完成整个立定跳远动作。
- 讲解示范过程中,教师动作要规范、标准、缓慢,以便学生更好地观察和理解,同时结合简洁明了的语言,强调每个动作环节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 分解动作练习(10 分钟)
- 预摆练习: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在沙坑旁的指定区域进行预摆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学生的动作,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如双脚距离过宽或过窄、手臂摆动不规范、身体重心不稳定等问题,强调预摆的节奏和幅度,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动作要领进行预摆练习,每个学生练习 5 8 次预摆动作。
- 起跳练习:在预摆练习的基础上,学生进行起跳练习,教师强调起跳时的蹬地用力和手臂摆动的协调配合,要求学生起跳时蹬地要突然、有力,同时两臂快速向上摆动,带动身体向前上方腾起,学生可以在沙坑旁的原地起跳练习,也可以在起跳线上进行起跳练习,感受起跳的力度和方向,每个学生练习 5 8 次起跳动作。
- 腾空练习:学生站在沙坑前的一定距离处,进行腾空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在起跳后,保持身体在空中的平衡和姿态,收腹举腿,大腿靠近胸部,小腿自然下垂,双臂保持平衡或向后摆动,学生可以通过反复练习,体会腾空时的身体控制和平衡感觉,每个学生练习 3 5 次腾空动作。
- 落地练习:在沙坑内进行落地练习,教师强调落地时的缓冲技巧和身体姿态的控制,学生从一定高度跳下,模拟立定跳远的落地动作,用脚跟先着地,然后迅速过渡到全脚掌着地,同时两臂向前下方摆动,缓冲落地的冲击力,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落地错误动作,如脚跟和脚掌着地顺序不正确、落地时身体后坐等问题,每个学生练习 3 5 次落地动作。
- 完整动作练习(10 分钟)
- 学生在沙坑前进行完整的立定跳远练习,将预摆、起跳、腾空、落地四个动作环节连贯起来,按照正确的动作要领进行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在完整动作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个别指导和纠正,有的学生在起跳时蹬地不充分,导致腾空高度不够;有的学生在腾空时身体姿态控制不好,出现弯腰、屈腿等现象;有的学生在落地时缓冲不到位,容易摔倒受伤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改进动作技术,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
-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展示,让其他学生观察并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立定跳远动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和目标,如增加跳跃的距离、提高动作的规范性等,鼓励学生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己的极限。
- 游戏竞赛(5 分钟)
- 组织学生进行立定跳远比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相等,每组学生依次进行立定跳远,记录每个学生的跳跃成绩,最后统计各小组的总成绩,评选出优胜小组,并给予表扬和奖励。
- 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使学生在比赛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要强调比赛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有序进行。
(三)结束部分(7 分钟)
- 放松活动
- 带领学生在沙坑旁的空地上进行放松活动,如深呼吸放松法、肌肉拉伸放松法等,具体方法如下:
- 深呼吸放松法:学生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放在体侧,闭上眼睛,慢慢地吸气,使腹部膨胀,然后慢慢地呼气,使腹部收缩,重复进行 5 8 次深呼吸,放松身心,缓解紧张情绪。
- 肌肉拉伸放松法:学生依次进行全身肌肉的拉伸放松,如拉伸腿部肌肉(站立位体前屈、侧弓步压腿、后踢腿等)、拉伸臀部肌肉(仰卧举腿、俯身鞠躬等)、拉伸腰部肌肉(体转运动、腰部环绕等)、拉伸肩部和颈部肌肉(耸肩、绕肩、头部环绕等),每个动作保持 15 30 秒,充分放松身体的肌肉和关节,消除疲劳。
- 带领学生在沙坑旁的空地上进行放松活动,如深呼吸放松法、肌肉拉伸放松法等,具体方法如下:
- 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回顾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和重点难点,表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进步,如学习态度认真、练习积极主动、动作技术掌握较好等,同时也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问题,如动作不够规范、协调性有待提高、个别学生参与度不够等,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锻炼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立定跳远成绩和身体素质。
- 布置作业
- 要求学生课后自行练习立定跳远,每周至少练习 3 次,每次练习 10 15 分钟,并将每次练习的成绩记录下来,下次上课时向教师汇报。
-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与立定跳远相关的辅助练习,如跳绳、蛙跳、深蹲等,以增强下肢力量和爆发力,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
- 宣布下课
师生再见,体育委员组织学生回收器材,将器材放回指定地点,保持场地整洁卫生。
教学场地与器材
- 场地:田径场沙坑及周边空地
- 器材:沙坑、皮尺、标志杆、小垫子(用于辅助练习)
预计运动强度与密度
- 运动强度:中等强度,预计学生的平均心率在 120 140 次/分钟之间。
- 运动密度:约 40% 50%,包括学生的练习时间、教师的讲解示范时间、学生的休息时间和游戏竞赛时间等。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 1:在立定跳远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
解答:在立定跳远教学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害怕摔倒或对沙坑有恐惧心理而影响学习效果,为了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加强安全教育:在课前详细讲解立定跳远的安全注意事项,如正确的落地方法、缓冲技巧等,让学生了解只要按照要求去做,就能避免受伤,减少学生的恐惧心理。
- 示范与引导:教师亲自进行规范的立定跳远示范,尤其是在落地环节,要展示出正确的缓冲动作和轻松自如的姿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立定跳远并不是那么可怕,鼓励学生勇敢尝试,引导学生从低强度、近距离的练习开始,逐渐适应立定跳远的动作和环境。
- 个别辅导与鼓励:对于有恐惧心理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个别辅导,耐心地帮助他们纠正动作,在他们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可以让学生从较低的起跳线开始练习,逐步增加距离,让他们在不断成功的经历中克服恐惧心理。
- 营造轻松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幽默的语言、轻松的游戏等方式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心态下学习立定跳远,减轻心理压力,在练习过程中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或者讲一些有趣的体育小故事等。
问题 2: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立定跳远教学?
解答: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较为明显,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 了解学生差异:在教学前,通过课堂观察、测试、与学生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协调性、对立定跳远技术的掌握程度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差异,为实施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或小组,可以分为基础组、提高组和优秀组,对于基础组的学生,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基本动作的规范和掌握上,注重分解动作的练习和辅助练习,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对于提高组的学生,在巩固基本动作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的训练,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对于优秀组的学生,则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增加跳跃的距离、提高动作的质量(如腾空时的身体姿态控制更加精准)等,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竞技能力和心理素质。
- 个别辅导:在课堂教学中,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动作表现,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和改进措施,对于协调性较差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简单的协调性训练练习;对于力量较弱的学生,可以安排一些针对性的力量训练内容。
- 设置差异化目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或每个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这些目标要具有挑战性但又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目标,从而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基础组的学生目标可以是掌握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达到一定的合格标准;提高组的学生目标可以是在一定时间内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优秀组的学生目标则可以是在学校运动会或其他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 多样化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立定跳远学习进行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最终成绩,还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程度、进步幅度等方面,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认可和鼓励,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从他人那里学到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