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资源 > 挑山工教案

挑山工教案

shiwaishuzidu2025年07月09日 22:26:06学习资源4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挑山工、拘束、青竹杖、敞口、曲折、包蕴、流溢”等。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活动来展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并能在写作中适当运用。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挑山工的艰辛与坚韧,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
    • 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挑山工登山的路程与速度的关系,深入理解挑山工的精神内涵。
    • 对比阅读相关写人记事的文章,体会本文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会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奋力攀登的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品质。
    •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学习挑山工积极面对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却先于游人到达极顶的原因。
    • 体会作者对挑山工的敬佩之情,以及对这种精神的赞美。
    • 学习文中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 深入理解挑山工的精神实质,并将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 体会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挑山工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重点语句,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等基础知识。
  2. 朗读法:组织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情感和节奏。
  3. 讨论法:针对文中的关键问题,如挑山工的精神品质、写作手法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泰山的图片、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泰山的雄伟和挑山工的艰辛。
  5. 对比分析法:将本文与其他类似的写人记事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1. 播放一段泰山的视频资料,展示泰山的雄伟壮观,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泰山的魅力。
  2. 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到如此壮丽的泰山,你们会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对泰山的印象和感受。
  3. 教师导入:“在泰山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肩负着重担,一步一步地向着山顶攀登,他们就是挑山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挑山工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8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正音后全班齐读。
    •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生字词的含义,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等。“拘束”可以通过找近义词“约束”来理解;“包蕴”可以结合文中语境理解为“包含、蕴含”。
  3. 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这件事的?
  4.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归纳。
    • 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在泰山登山过程中与一位挑山工相遇,通过观察和交谈,发现挑山工虽然身担重担,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总能先于游人到达极顶,从中体会到挑山工朝着目标奋力攀登的精神。
    • 作者是按照事情发生的发展顺序来叙述的,先写在泰山脚下遇到挑山工,然后写与挑山工攀谈并一起登山,最后写挑山工先于游人到达极顶,作者从中得到启示。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引导学生分析:“我”是在什么情况下来到泰山的?“是羞于见世人”反映了“我”怎样的心理?
    • 教师归纳:这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写挑山工做了铺垫。“我”来到泰山是为了“疗伤”,而“羞于见世人”则体现了“我”内心的失落和自卑。
  2. 学习第二至六自然段
    • 学生默读第二至六自然段,画出描写挑山工外貌、神态、动作的句子,并在旁边做上批注,体会这些描写的作用。
    •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 指名学生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 外貌描写:“矮个子,脸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通过对挑山工外貌的描写,展现了他朴实、憨厚的形象。
      • 神态描写:“他把褂子脱掉,蹲在台阶上,让日光把他黑黝黝的肩膀和肌肉突起的臂膀晒得发烫。”这里的神态描写表现了挑山工对艰苦环境的适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 动作描写:“他站起来,挑起担子,向陡陗的台阶上走去,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拐过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走过一道天桥,又一道天桥……”通过对挑山工动作的细致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登山的艰难和执着。
    • 分角色朗读第二至六自然段,注意读出挑山工的语气和性格特点。
  3. 学习第七至十自然段
    • 学生自由朗读第七至十自然段,思考:作者与挑山工的对话说明了什么?从挑山工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与挑山工的对话进一步揭示了挑山工的生活状况和他坚定的目标,挑山工说“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体现了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和珍惜时间的态度;“我们心中有目标,有目标就有追求,有追求就有动力”这句话则深刻地表达了挑山工朝着目标奋力攀登的精神。
    • 让学生再次朗读挑山工的话,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4. 学习第十一至十五自然段
    • 指名学生朗读第十一至十五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作者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小组讨论,教师归纳。
    • 这一部分主要写了挑山工先于游人到达极顶,作者心悦诚服地点头,从挑山工的话中似乎领悟到了深刻的哲理,作者的心理从最初的好奇、怀疑到后来的敬佩、认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 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挑山工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挑山工精神的高度赞扬和深刻感悟,挑山工的话虽然朴素,但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即只要心中有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拓展延伸(5分钟)

  1.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像挑山工这样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自己身边的事例和感受。
  3. 教师归纳:挑山工的精神不仅体现在登山的过程中,更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我们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有明确的目标,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五)课堂小结(2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挑山工的形象特点、精神品质以及作者的写作方法等。
  2. 强调挑山工精神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习挑山工的这种精神。

(六)布置作业(3分钟)

  1.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的语言。
  2. 以“我心中的挑山工”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挑山工的敬意和对挑山工精神的理解。

板书设计

段落 挑山工形象 作者情感
1 交代背景,初见挑山工 朴实、憨厚 好奇
2 6 描写挑山工登山情景 坚韧、执着 敬佩
7 10 对话揭示精神 认真、有目标 认同
11 15 挑山工先达极顶 令人赞叹 心悦诚服
中心思想 赞美挑山工朝着目标奋力攀登的精神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挑山工为什么能先于游人到达极顶?

解答:挑山工能先于游人到达极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有着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心中始终想着要尽快把货物挑到山顶,这种强烈的目标感驱使他们不断前进,挑山工非常珍惜时间,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不浪费一分一秒,而游人可能会因为沿途的风景或其他因素而耽误时间,挑山工长期从事这种艰苦的劳动,练就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的体力,他们习惯了负重登山,能够承受更大的身体负担,挑山工在登山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奏,不受外界干扰,专注于自己的目标,而游人可能会受到其他游客的影响或被周围的景色所吸引而分散注意力。

挑山工教案

问题2:从挑山工的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解答:从挑山工的身上,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宝贵的启示,一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就像挑山工心中有把货物挑到山顶的目标一样,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也应该确立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二是要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每一分每一秒都宝贵,我们应该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做事的效率,三是要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轻易放弃,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就像挑山工在陡峭的山路上一步一步地前行,始终保持着向上的勇气和决心,四是要保持专注和执着,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被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所影响,专注于

挑山工教案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shuzidu.com/xuexiziyuan/3475.html

分享给朋友:

“挑山工教案” 的相关文章

一二三年级手抄报

一二三年级手抄报

一二三年级手抄报制作指南 准备工作 (一)材料收集 纸张:选择 A4 或 A3 的白纸,质地不宜过薄,以免墨水渗透。 工具:准备好铅笔、橡皮、水彩笔、彩铅、马克笔等绘画工具,以及直尺、圆规等辅助工具。 资料:根据手抄报主题,从...

数学手抄报

数学手抄报

趣味数学故事 (一)祖冲之与圆周率 在古代,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他通过长期刻苦的计算,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一成果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祖冲之利用的是“割圆术”,不断地将圆分割成更多的多边形,通过计...

前滚翻教案

前滚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前滚翻的动作要领,理解其在运动中的作用,如在摔倒时可用于自我保护等,大部分学生能独立完成标准的前滚翻动作,动作协调、连贯,滚动圆滑。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模仿、练习,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

荷叶圆圆教案

荷叶圆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叶”“是”等7个字,掌握“荷叶”“圆圆”等词语。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

三年级科学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知道动植物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了解生命周期的主要阶段。 掌握简单的观察方法,如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手触摸等,并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

蹲踞式起跑教案

蹲踞式起跑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阐述蹲踞式起跑的动作原理和要领,包括各环节的动作顺序、身体姿势及发力方式。 熟练掌握蹲踞式起跑技术,在起跑练习中,做到起跑反应迅速、动作规范、蹬地有力,能快速获得初速度,为后续加速跑奠定良好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