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二本大学录取分数线哪些学校低且专业好?
2017年二本大学的录取分数是高考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的重要参考依据,不同省份、不同院校以及不同专业的录取分数存在较大差异,受到招生计划、报考热度、地域因素等多重影响,以下从整体趋势、分省份情况、热门专业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帮助考生更全面地理解2017年二本大学的录取分数规律。
2017年二本大学录取分数的整体趋势
2017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共940万人,其中本科录取约374万人,二本院校的录取占据了本科招生的较大比重,从整体来看,二本大学的录取分数呈现以下特点:
- 地域差异显著: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的二本院校录取分数普遍较高,部分热门院校甚至超过一本线;而中西部地区的二本院校录取分数相对较低,部分院校的投档线仅略过二本线。
- 院校类型分化:财经类、政法类、语言类、医学类等特色院校的热门专业竞争激烈,分数较高;而理工类、农林类、师范类中的部分专业录取分数相对平稳。
- 线上分差波动:多数二本院校的录取线超过二本线(本科二批控制线)10-50分,其中热门院校可能超过50分以上,而冷门院校或偏远地区院校可能压线录取或出现征集志愿。
分省份2017年二本大学录取分数示例
由于各省高考难度、招生计划及考生人数不同,二本线的划分标准存在差异,以下选取部分省份的代表性数据,通过表格展示2017年二本院校的录取分数情况(注:数据为模拟示例,具体以各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
| 省份 | 二本线(理科) | 二本线(文科) | 热门二本院校(理科)录取分 | 热门二本院校(文科)录取分 |
|---|---|---|---|---|
| 江苏省 | 301分 | 281分 | 南京财经大学(345分) | 扬州大学(330分) |
| 河南省 | 344分 | 436分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360分) | 河南大学(460分) |
| 四川省 | 432分 | 473分 | 西南石油大学(450分) | 四川师范大学(485分) |
| 广东省 | 360分 | 418分 | 广东财经大学(375分) | 深圳大学(440分) |
| 陕西省 | 333分 | 400分 | 西安邮电大学(350分) | 西安外国语大学(415分) |
说明:
- 江苏省作为高考大省,二本院校竞争激烈,财经类院校录取分普遍高于二本线40分以上;
- 河南省文科二本线较高,部分优质二本院校(如河南大学)的文科录取分接近一本线;
- 广东省深圳市的高校(如深圳大学)因地域优势,录取分数显著高于省内其他二本院校。
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的分数差异
2017年二本院校中,不同专业的录取分数差距明显,主要与就业前景、行业热度及学科特色相关:
-
热门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随着互联网行业发展,多数二本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录取分超过二本线30-60分,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理科录取分达480分(二本线432分)。
- 金融学:财经类院校的金融学专业分数居高不下,如上海立达学院的金融学专业文科录取分超二本线50分以上。
- 临床医学:医学类专业学制长、就业稳定,部分二本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分接近一本线,如重庆医科大学(二本批次)录取分超二本线40分。
-
冷门专业:
- 农林类:如农学、林学专业,部分院校录取分压线或略超二本线,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二本批次)的林学专业理科录取分仅333分(陕西省二本线333分)。
- 哲学、历史学:部分师范类院校的基础文科专业报考热度较低,录取分普遍低于热门专业20-30分。
影响二本录取分数的主要因素
- 招生计划与报考人数:若某院校在某省份的招生计划较少,而报考人数较多,竞争将加剧,推高录取分数,2017年南京审计大学在江苏省的理科招生计划仅200人,报考人数超3000人,录取分达358分,远超二本线。
- 地域与城市资源:位于一线或新一线城市的高校(如杭州、南京、成都)因实习、就业机会多,更受考生青睐,分数普遍高于同类院校,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录取分高于东北地区的二本院校约20分。
- 院校历史与学科优势:部分二本院校因拥有国家级或省级重点学科,录取分数较高,如大连交通大学(二本批次)的车辆工程专业因学科实力强,理科录取分超二本线50分。
- 考生志愿填报策略:部分考生“冲稳保”志愿搭配不合理,可能导致热门院校扎堆报考,从而抬高录取线;反之,冷门院校可能出现“断档”,录取分骤降。
填报志愿的参考建议
- 参考近三年录取数据:除了2017年的分数,还需结合2015-2016年的录取位次和线差,避免因当年试卷难度波动导致分数失真。
- 注重专业与院校的平衡:若分数优势不明显,可选择偏远地区或非热门院校的王牌专业,优先保障专业质量。
- 关注征集志愿机会:部分二本院校在第一次投档后未招满,会进行征集志愿,分数要求相对较低,适合压线考生。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2017年二本大学的录取分数是否可以用于2024年志愿填报?
解答:不建议直接参考,2017年的录取分数受当年高考难度、招生计划等因素影响,而2024年各省的高考政策(如新高考改革)、考生人数、院校招生计划均可能发生变化,更科学的做法是参考近3-5年的录取位次(即考生在本省的排名),因为位次相对稳定,更能反映院校的真实定位,某考生2017年理科450分,在四川省排名约5万名,而2024年若排名仍在5万名左右,则可参考2017年对应位次的院校。
问题2:二本大学中的“热门专业”一定比“冷门专业”好吗?
解答:不一定,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好、起薪较高,但竞争激烈,且部分专业可能因行业饱和导致就业压力增大(如部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面临“内卷”),冷门专业虽然报考人数少,但在特定领域(如基础研究、国家急需行业)存在稳定的就业需求,且考研或跨专业发展的机会更多,考生应结合自身兴趣、职业规划及学科能力选择专业,而非盲目追求“热门”,对历史研究感兴趣的学生,选择历史学专业并在本科阶段深耕,未来在学术、文博等领域同样有广阔发展空间。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冀ICP备2021017634号-12
冀公网安备130628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