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照分数怎么交易?买卖驾照分合法吗?后果有多严重?
驾照分数交易是一个涉及法律风险和道德争议的话题,其核心在于“代替他人接受交通违法处罚”,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规定,还可能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以下从法律性质、操作方式、风险后果及正确处理途径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驾照分数交易的法律性质与禁止性规定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交通违法处罚实行“处罚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违法记分是对驾驶人交通违法行为的量化惩戒,目的是督促驾驶人遵守交通规则,驾照分数作为驾驶资格的管理手段,具有强烈的人身依附性,即分数仅属于驾驶人本人,不得转让、买卖或变相交易,任何组织或个人以“代扣分”“买分卖分”名义从事的中介活动,均属于违法行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买分卖分行为持严厉打击态度,一旦查实,将依法追究双方责任。
驾照分数交易的常见操作方式(及法律风险)
尽管法律明令禁止,但现实中仍存在一些非法交易渠道,其操作方式通常隐蔽,但风险极高,以下为常见操作模式及对应的法律风险分析:
| 交易方式 | 操作流程 | 主要风险 |
|---|---|---|
| 中介平台/线下黄牛 | 中介收集需“买分”的违法记录(如超速、违停等)和“卖分”的驾驶人信息,通过伪造证件、虚构违法事实等方式,由卖分者代替接受处罚。 | 行政处罚:买卖双方均面临2000元以下罚款,暂扣驾照6个月; 刑事责任:若涉及伪造公文、证件,可能构成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 信用风险:违法记录纳入个人诚信档案,影响贷款、就业等。 |
| 车主与“熟人”交易 | 车主将违法车辆交由他人(如朋友、亲属)处理,通过“顶包”方式让卖分者代替扣分。 | 连带责任:若卖分者非实际驾驶人,可能构成妨碍公务; 二次处罚:若实际驾驶人未被追究,后续可能因同一违法行为再次被处罚; 保险纠纷:若事故与违法记录相关,保险公司可能拒赔。 |
| 网络社交平台交易 | 通过微信群、QQ群、电商平台等发布“收分”“卖分”信息,线上达成交易后线下操作。 | 诈骗风险:卖分者可能收款后失联,或买分者提供虚假违法信息; 信息泄露:个人身份证、驾驶证等敏感信息被非法收集,导致身份盗用; 警方打击:公安机关对网络交易监控严格,多人因网络买分卖分被行政拘留。 |
驾照分数交易的严重后果
-
对“卖分者”的影响:
- 驾照降级:一个记分周期内卖分达到2次及以上,或累计卖分达到12分,驾照将被暂扣,需重新参加科目一考试并学习交通法规。
- 法律追责:若代替他人处理严重违法(如肇事逃逸、酒驾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例如2022年某地案例中,卖分者因代替处理酒驾记录,被以“包庇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 职业限制:部分行业(如出租车司机、货运驾驶员)对驾照分数有严格要求,卖分可能导致职业资格丧失。
-
对“买分者”的影响:
- 处罚无效:若买分行为被查实,原违法处罚将被撤销,需重新接受真实处罚,且额外面临罚款和扣留驾照的后果。
- 安全隐患:买分者往往存在侥幸心理,忽视交通违法的严重性,可能引发重复违法,增加交通事故风险。
正确处理交通违法的合法途径
面对交通违法,驾驶人应通过正规渠道处理,避免触碰法律红线:
- 自行处理:通过“交管12123”APP、车管所窗口等渠道,在记分周期内及时处理违法记录并缴纳罚款,一个记分周期内未记满12分,记分将自动清零。
- 学习消分:若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达到12分,需参加为期7天的“满分学习”,考试合格后恢复驾照资格;若在一个记分周期内有两次记满12分记录,需增加“科目三”考试。
- 申诉复议:对违法记录有异议的,可在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6个月内直接提起行政诉讼。
相关问答FAQs
Q1:朋友借我的驾照扣分,算是违法吗?会有什么后果?
A:属于违法行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代替他人接受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2000元以下罚款,暂扣驾照6个月;若代替处理严重违法(如酒驾),可能构成犯罪,你的驾照将被记入违法记录,影响后续换证、审车等,还可能面临信用惩戒。
Q2:我的驾照分数不够用,可以买分吗?如何避免违法?
A:买分是违法行为,且存在被骗、信息泄露等风险,建议通过以下合法方式解决:① 提高驾驶素养,减少交通违法;② 若分数即将用完,可通过“满分学习”清零(需重新考试);③ 若因工作需要频繁驾车,可考虑增驾不同准驾车型(如C1增驾B2),利用多本驾照的记分周期(但需注意,同一驾驶人名下多本驾照记分周期合并计算,不能叠加使用)。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冀ICP备2021017634号-12
冀公网安备130628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