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关键是什么?
,这类题目通常涉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核心知识点,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准单位“1”的量,并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算式,下面从题型分类、解题步骤、典型例题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分数乘法应用题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二是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三是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这三类题型都建立在“单位‘1’的量×分率=对应量”这一基本数量关系上,单位“1”的量是已知量时,直接用乘法计算;如果单位“1”的量未知,则需要用方程或除法解决。“一根绳子长10米,用去它的1/4,用去了多少米?”中,单位“1”是绳子的总长度10米,用去的长度就是10×1/4=2.5米。
解题时,学生需要遵循“找单位‘1’、定分率、列算式”三个步骤,通过关键词判断单位“1”,如“占”“是”“比……多”等句式中的“占”和“是”后面的量通常是单位“1”。“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5”,单位“1”就是全班人数,根据问题确定对应的分率,如求“用去多少”就找“用去的几分之几”,根据“单位‘1’×分率=对应量”列式计算,对于连续求分数的应用题,如“一堆煤重12吨,第一次用去1/3,第二次用去剩下的1/4,第二次用去多少吨?”,需要先求出第一次用煤后的剩余量(12×(1-1/3)=8吨),再计算第二次用煤量(8×1/4=2吨)。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通过表格对比不同题型的数量关系:
| 题型类型 | 单位“1”的量 | 分率表示意义 | 数量关系式 | 示例(单位“1”已知) |
|---|---|---|---|---|
|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 已知 | 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 单位“1”×分率=对应量 | 20吨的3/5是多少吨?20×3/5=12吨 |
| 连续求分数 | 已知 | 依次求部分量 | 先求第一部分剩余量,再乘分率 | 100元先花1/2,再花剩下的1/3,第二次花多少?100×(1-1/2)×1/3=50×1/3≈16.7元 |
|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 | 已知 | 比单位“1”多(少)的部分 | 单位“1”×(1±分率)=新量 | 50米增加1/5后是多少米?50×(1+1/5)=60米 |
学生在解题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包括:混淆单位“1”的量,如“甲比乙多1/4”误将乙的量当作单位“1”;忽略分率与实际数量的对应关系,如“用去1/3”与“剩下2/3”的混淆;计算时忘记约分或通分导致结果错误,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直观呈现数量关系,例如用一条线段表示单位“1”,再根据分率分段标出部分量,帮助理解“量”与“率”的对应。
单位“1”不一定是“1”,它可以是任何具体的数量或未知量。“一本书看了全书的2/5”,单位“1”是“全书的页数”,若全书有200页,则看了200×2/5=80页,若全书页数未知,设为x页,则看了2x/5页,根据单位“1”是否已知,选择乘法或方程解题是关键。
相关问答FAQs
Q1:如何快速判断应用题中的单位“1”?
A1:通常通过句子中的关键词判断,如“占”“是”“相当于”等词后面的量是单位“1”,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单位“1”是男生人数;“比原价降低了1/6”,单位“1”是原价,若句子中没有明显关键词,可通过“谁的几分之几”来确定“谁”是单位“1”。
Q2:遇到“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如何避免计算错误?
A2:建议分步画图分析,先画出单位“1”的量,标出第一次变化的分率和对应的量,再以变化后的量为新的单位“1”,标出第二次变化的分率,仓库有粮食300吨,第一次运走1/3,第二次运走剩下的1/2”,先算第一次运走300×1/3=100吨,剩下200吨,再算第二次运走200×1/2=100吨,每一步都确认单位“1”的量,避免混淆“总量”与“剩余量”。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冀ICP备2021017634号-12
冀公网安备130628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