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为什么颠倒相乘?算理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分数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其算理的理解直接影响学生后续数学学习的能力,分数除法的核心在于理解“除法的意义”和“分数的意义”的结合,通过直观模型、算理推导和算法总结,帮助学生逐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联系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一致,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整数除法中“12÷3=4”表示“3×4=12”,那么分数除法“÷=?”同样表示“×?=”,这种意义上的统一是理解分数除法算理的基础,分数除法的计算过程与整数除法存在显著差异,其难点在于如何将“除以一个分数”转化为学生已掌握的“乘法”运算。
分数除法算理的直观模型推导
理解分数除法算理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直观模型,帮助学生建立“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的表象,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模型:
面积模型(分数单位累加)
以“÷”为例,其含义是“求里面有几个”,假设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将其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3份,即,现在要计算“里面有几个”,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操作:
- 将长方形横向平均分成3份,每份表示,纵向平均分成5份,每份表示,这样,整个长方形被分成3×5=15个相同的小长方形,每个小长方形表示。
- 原有的“”包含3×5=15个小长方形,而“”包含1个小长方形。“里面包含15个”,即÷=15。
- 观察计算过程:÷=3×5=15,这里“5”是“”的分母,“3”是分子,恰好是“”的倒数,由此得出“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线段模型(份数与单位量)
以“÷”为例,用一条线段表示“1”,将其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4份,即,现在要计算“里面有几个”,可以画一条与等长的线段,将其平均分成4份,每份表示,观察发现,原来的“”被分成了5份(因为分母是5),而“”被分成了4份(因为分母是4)。“”包含的“”的数量为5×4=20,即÷=20。
- 这一过程同样验证了“÷=4×5=20”,即“乘以除数的倒数”。
操作模型(实物分一分)
用12张同样大小的纸条表示“1”,取其中的,即9张纸条,现在要将这9张纸条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张纸条,即,如果要计算“÷”,则需要将9张纸条平均分成份,每份是张纸条,这里,“”表示“每份占张纸条”,里面有几个”9÷(÷3)=9×3=27”,即÷=27,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除以一个分数”相当于“乘以它的倒数”。
分数除法算理的数学推导
除了直观模型,还可以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的性质进行数学推导,以深化理解,以“÷”为例:
利用商不变性质
根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的性质,将“÷”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3(即除数的分母),得到: ÷=(×3)÷(×3)=÷=3×5=15。 这里,“×3”相当于将“”转化为“1”,÷”转化为“÷1=3×5=15”。
利用分数除法的定义
分数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其依据是“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为什么可以这样转化?我们可以从分数乘法的逆运算角度理解: 设÷=x,根据除法的定义,有×=,根据分数乘法的法则,×=,,要使等式成立,必须有x=×5=3×5=15,即÷=15,这一推导过程严谨地证明了“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分数除法算理的常见误区与对策
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算理时,容易出现以下误区:
- 颠倒分子分母的位置错误:部分学生机械记忆“颠倒相乘”,但混淆了被除数和除数的倒数,计算“÷”时,错误地写成“×”,对策:通过模型强调“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而非“乘被除数的倒数”。
- 忽略分数除法的意义:部分学生不理解“÷”表示“求里面有几个”,而是直接套用算法,对策:结合具体情境,如“一个蛋糕分千克,可以分给几个人?”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分数除法算理的教学建议
- 循序渐进:先通过整数除法的意义引入分数除法,再通过直观模型建立表象,最后通过数学推导验证结论。
- 数形结合:充分利用面积模型、线段模型等直观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
- 对比辨析:将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整数除法进行对比,明确其联系与区别。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为什么分数除法要“颠倒相乘”?
答:分数除法“颠倒相乘”的本质是“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这一结论可以通过直观模型(如面积模型、线段模型)验证:计算“÷”时,将“”平均分成份,每份的大小是“”的,里面有个”,即÷=3×5=15,数学推导也表明,设÷=x,则×=,解得x=×5=15。“颠倒相乘”是分数除法算理的必然结果。
问题2:如何帮助学生理解“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它的倒数”?
答: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帮助学生理解:
- 情境导入:用实际问题引入,如“一根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每段米,可以分几段?”学生通过画图或操作发现,结果是5段,即÷=5。
- 模型演示:用面积模型将“”分成若干份,观察“每份的大小”与“”的关系,发现“除以”相当于“乘5”。
- 对比迁移:结合整数除法“÷=×”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分数除法”同样适用“乘倒数”的规律。
- 验证总结:通过具体例子(如÷=×=10)和数学推导,巩固“颠倒相乘”的算理。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