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除法微课,如何用除法理解分数的意义?
,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理解它们的关系对后续数学学习至关重要,分数表示整体的一部分,除法是将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并求其中一份或几份的运算,本质上都是对“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描述。
从意义上看,分数的分子表示取的份数,分母表示平均分成的总份数,如$\frac{3}{4}$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除法中被除数相当于“单位1”,除数相当于平均分成的份数,商则是每份的量,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frac{3}{4}$块,列式为$3÷4=\frac{3}{4}$,这里的$\frac{3}{4}$既表示每个小朋友分得的饼是总饼数的$\frac{3}{4}$,也表示3块饼的$\frac{1}{4}$是$\frac{3}{4}$块,由此可见,分数与除法在数量关系上是等价的,即$a÷b=\frac{a}{b}(b≠0)$,a$相当于被除数(分子),$b$相当于除数(分母),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数值相当于商。
两者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表格更清晰地呈现:
除法中的元素 | 分数中的元素 | 举例说明 |
---|---|---|
被除数($a$) | 分子 | $7÷8$中,$7$是分子 |
除数($b$) | 分母 | $7÷8$中,$8$是分母 |
除号($÷$) | 分数线($-$) | $7÷8$写作$\frac{7}{8}$ |
商 | 分数值 | $7÷8$的商是$\frac{7}{8}$ |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还需注意两者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既可表示运算关系,也可表示一个具体的数。$\frac{2}{3}$既可以看作$2÷3$的运算结果,也可以表示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数,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这与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的规则一致。
在实际应用中,分数与除法的相互转化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把$\frac{5}{6}$小时换算成分钟,可以先根据$a÷b=\frac{a}{b}$将$\frac{5}{6}$看作$5÷6$,求5小时是$\frac{5}{6}$小时的多少倍,即$5÷\frac{5}{6}=6$小时,再乘以60得到360分钟;或者直接用$\frac{5}{6}×60=50$分钟,这里的关键是理解分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以及除法“平均分配”的含义。
为了更好地巩固分数与除法的知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练习:明确题目中的“整体”是什么,需要将“整体”平均分成多少份;根据问题确定是求“一份”还是“几份”,从而选择除法或分数表示;注意单位换算和结果的合理性,一根2米长的绳子,第一次用去全长的$\frac{1}{4}$,第二次用去$\frac{1}{2}$米,两次一共用去多少?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先计算第一次用去的长度:$2×\frac{1}{4}=\frac{1}{2}$米,再加上第二次用去的$\frac{1}{2}$米,得到一共用去1米,这里既运用了分数的意义($\frac{1}{4}$表示全长的$\frac{1}{4}$),也涉及了分数与除法的转化($\frac{1}{4}$米即$1÷4$米)。
分数与除法是数学中基础且重要的概念,通过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明确对应关系、掌握实际应用方法,能够有效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动手操作(如分物、折纸)直观感受分数与除法的意义,再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数学表达,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FAQs
-
问:分数与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相同点:分数与除法都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且$a÷b=\frac{a}{b}(b≠0)$,分子对应被除数,分母对应除数,分数线对应除号,不同点:除法是一种运算,强调“平均分”的过程;分数既可以表示运算结果,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同时分数还能表示两个量的倍数关系(如$\frac{3}{4}$表示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frac{3}{4}$)。 -
问:如何将除法算式转化为分数,并举例说明?
答: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将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作为分子,除数作为分母,除号转化为分数线即可。$5÷7$转化为分数是$\frac{5}{7}$,$10÷3$转化为分数是$\frac{10}{3}$(注意分母不能为0),如果除法算式有余数,如$4÷5=0\cdots4$,转化为分数是$\frac{4}{5}$,表示4是5的$\frac{4}{5}$。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