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应用题奥数,如何快速找准单位1与量率对应关系?
,它不仅考察学生对分数基础概念的理解,更考验其逻辑思维、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与整数应用题相比,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更抽象,单位“1”的确定和转化是解题的关键,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技巧,不仅能提升数学成绩,更能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
分数应用题的核心在于找准单位“1”,单位“1”是比较的标准,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整体,在解题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谁是单位“1”,这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单位“1”已知,通常用乘法直接计算;如果单位“1”未知,则需要用除法或方程来求解。“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5”,这里全班人数就是单位“1”;“比计划多完成了1/4”,计划的工作量就是单位“1”,找准单位“1”后,还需要理解分数与分率的关系,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如1/2米),也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如1/2),在分数应用题中,更多的是后者,即分率。
常见的分数应用题类型主要有三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三类问题分别对应除法、乘法和除法(或方程)。“六年级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30人,男生人数占六年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这是求分率,用男生人数除以总人数,即30÷50=3/5。“六年级有学生50人,男生占3/5,男生有多少人?”这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50×3/5=30人。“六年级男生有30人,占全年级人数的3/5,全年级有多少人?”这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30÷(3/5)=50人,这三类问题基础且典型,是解决复杂分数应用题的基础。
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往往涉及多个单位“1”或量率对应不明确。“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3,第二天修了剩下的1/3,还剩120米未修,这条路全长多少米?”这道题中,第一天修的单位“1”是全长,第二天修的单位“1”是“剩下的长度”,单位“1”不统一,需要转化,可以将全长看作单位“1”,第一天修了1/3,剩下2/3;第二天修了剩下的1/3,即全长的(2/3)×(1/3)=2/9,最后剩下的占全长的1-1/3-2/9=4/9,对应120米,因此全长为120÷(4/9)=270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统一单位“1”,通过分步计算或画线段图来理清数量关系。
量率对应是分数应用题的另一个重要思想,即题目中给出的数量与分率必须对应到同一个单位“1”上。“一堆煤,第一次用去了全部的1/4,第二次用去了剩下的1/4,还剩18吨,这堆煤原有多少吨?”如果直接认为1-1/4-1/4=1/2对应18吨,就犯了单位“1”不统一的错误,正确的量率对应是:第一次用去1/4,剩下3/4;第二次用去剩下的1/4,即3/4×1/4=3/16,对应量是第二次用去的煤量;剩下的分率是1-1/4-3/16=9/16,对应18吨,因此总量为18÷(9/16)=32吨,通过画线段图可以直观地展示量与率的对应关系,避免出错。
对于工程问题、利润问题等特殊类型的分数应用题,也有其特定的解题模型,工程问题通常将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几分之几),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或“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来解题。“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10天,乙队单独做需要15天,两队合作需要多少天?”甲队的工作效率是1/10,乙队的工作效率是1/15,合作的工作效率是1/10+1/15=1/6,因此合作时间为1÷(1/6)=6天,利润问题则涉及成本、定价、利润率等,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定价=成本×(1+利润率),打折后的价格=定价×折扣率等,需要灵活运用分数知识解决。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可以将其总结如下表:
解题步骤 | |
---|---|
审题找单位“1” | 明确题目中谁是单位“1”,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 |
理清数量关系 | 分析题目中的数量与分率,明确已知量和未知量,判断属于哪种基本类型。 |
统一单位“1” | 如果涉及多个单位“1”,通过转化将其统一到同一个单位“1”上。 |
量率对应 | 将已知数量与对应分率匹配,确保量率一致。 |
选择方法 | 单位“1”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或方程;复杂问题可通过画线段图辅助分析。 |
验算作答 | 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意,计算过程是否正确。 |
在解决分数应用题时,画线段图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辅助工具,线段图能将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1/4,第二天读了余下的1/3,还剩50页未读,这本书有多少页?”可以画一条线段表示全书,第一天读1/4,剩下3/4;第二天读余下的1/3,即3/4的1/3,也就是1/4,剩下3/4-1/4=1/2对应50页,因此全书有50÷(1/2)=100页,通过线段图,量率关系一目了然。
分数应用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找准单位“1”、理清量率对应关系、灵活运用基本数量关系,通过多练习、多总结,掌握常见题型的解题技巧,就能逐步提高解决分数应用题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要注重思考过程,而不是仅仅追求答案,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分数的本质,提升数学思维水平。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在分数应用题中,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单位“1”?
解答:找单位“1”的常用方法有:①看关键词:“占”“是”“比”“相当于”等词后面的量通常是单位“1”。“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全班人数是单位“1”;“比计划多完成了1/6”,计划的工作量是单位“1”。②看分率:分率是几分之几,表示占谁的几分之几,谁就是单位“1”。“用去了全部的1/3”,“全部”就是单位“1”。③在比较句中,被比较的量是单位“1”。“甲的年龄是乙的3/4”,乙的年龄是单位“1”,通过多练习,培养对单位“1”的敏感度,就能快速准确地找到它。
问题2:当分数应用题中出现多个单位“1”时,应该如何转化? 中出现多个单位“1”时,通常需要将其统一到一个单位“1”上,具体步骤是:①先确定一个主要的单位“1”(通常是题目中提到的“总量”或“标准量”);②将其他单位“1”表示的量转化为相对于主要单位“1”的分率。“仓库里有一批货物,第一次运出全部的1/3,第二次运出剩下的1/2,还剩20吨,这批货物原有多少吨?”这里“全部”是主要单位“1”,“剩下的”是次要单位“1”,第一次运出1/3,剩下2/3;第二次运出剩下的1/2,即全部的(2/3)×(1/2)=1/3,因此总共运出1/3+1/3=2/3,剩下1-2/3=1/3对应20吨,货物原有20÷(1/3)=60吨,通过分步转化,将多个单位“1”统一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