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的格式及范文
编者按的格式及范文详解
编者按的含义与作用
编者按是报刊、书籍等各类出版物中,编辑人员对某一篇或某一组文章、稿件所加的评论性文字,它通常位于文章开头或结尾等显著位置,起着引导读者阅读、表明编辑态度、提示文章重点、阐述背景意义等重要作用,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后续文章内容,同时也体现了编辑对稿件的梳理与把控。
编者按的格式要素
(非必需)
一般较为简短,可直接以“编者按”三个字为标题,置于正文上方居中位置,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拟定更能概括按语核心内容的题目,如“关注[具体事件]——编者按”等,让读者一眼明晰按语主旨方向。
(二)开头称呼(可选)
如果有特定的受众群体指向,可使用如“亲爱的读者”“各位网友”等称呼开头,增强亲近感与互动性,但很多编者按会直接切入主题,省略这一环节。
(三)正文内容
这是核心部分,需围绕所针对的文章或稿件展开。
- 引出话题:简洁明了地提及所评述的对象,比如文章标题、事件主体等,将读者视线聚焦过来,今日本报刊登的《[文章标题]》,引发了我们诸多思考……”
- 阐述观点:清晰表达编辑对该内容的看法,是赞同、担忧、呼吁还是其他情感态度,要立场鲜明,可以是对文章观点的肯定,如“此文深刻剖析了[问题]的根源,见解独到”;也可以是补充升华,像“在[作者]论述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看到……”;或是纠正偏差,“文中部分观点虽有新意,但在某些方面存在误解,需正确看待……”
- 提示重点:提炼出文章最关键的信息点、亮点或者值得读者着重关注的章节、段落等,方便读者快速把握精髓,如“文中关于[核心要点]的阐述,是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望读者留意”。
- 背景交代(如有需要):当所评文章涉及特定背景,读者可能不太熟悉时,简要说明背景情况,使读者能更准确地解读文章深意,当下正值[时代背景],[文章]探讨的[主题]具有格外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结尾收束
归纳性地再次强调核心观点或期望达到的效果,如“希望本文能引起大家对[相关话题]的深入讨论,推动[目标达成]”,也可直接自然结束,无需刻意雕琢。
编者按范文示例
(一)针对新闻报道的编者按
编者按
本报收到多篇关于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的报道,老旧小区“焕新记”》一文尤为突出。
这篇报道深入我市多个老旧小区,实地展现了改造工程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斑驳陆离的墙面变得整洁美观,到坑洼不平的道路换上平坦新装,再到新增的休闲健身设施让居民们有了交流活动的好去处,记者用细腻笔触记录下这些暖心场景,让我们看到城市更新进程中的人文关怀。
报道不仅呈现了改造成果,更挖掘出背后众多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的艰辛努力,无论是基层干部协调各方的奔波,还是施工团队精益求精的作业,都值得我们致以敬意,文中也提及部分小区改造面临的资金后续保障、居民意见统一等难题,引发我们深思。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当下,老旧小区改造关乎民生福祉,是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一环,希望此文能引起各部门重视,共同探索更有效的改造路径,也让更多居民早日享受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二)针对评论文章的编者按
编者按
《网络谣言,该如何“断根”》一文鞭辟入里,直击当下社会痛点。
文章开篇便列举一系列令人咋舌的网络谣言案例,从误导公众认知到扰乱社会秩序,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将谣言危害清晰地摆在我们面前,作者深入分析谣言产生的根源,涉及信息传播渠道乱象、部分网民素养缺失以及监管存在漏洞等多方面因素,分析全面且深刻。
尤为可贵的是,文中提出了诸多颇具建设性的治理建议,如加强平台审核责任、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完善法律法规等,为我们应对网络谣言提供了思路。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环境清朗至关重要,这篇评论切中要害,希望各位读者仔细研读,同时也期待全社会能携手行动起来,共同营造一个真实、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 1:编者按一定要有标题吗?
答:编者按的标题并非必需元素,如果编辑认为简单地以“编者按”三个字就能让读者知晓其性质,且内容相对简洁、指向明确,可不额外拟定标题,但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让按语的主旨更突出、更具吸引力,或者针对特定主题进行强调,编辑也会精心构思一个能概括按语核心内容的标题,比如在系列报道、专题策划等场景下,有标题的编者按能更好地引导读者理解整个编排意图。
问题 2:编者按的语言风格有什么要求?
答:编者按的语言风格应简洁明了、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于晦涩难懂、冗长复杂的句子和词汇,因为它面向的是广大读者群体,需要让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都能够轻松读懂编辑的意图,要具备一定的严谨性,在阐述观点、评价内容时做到客观公正、有理有据,不能随意妄为,语言表达上可以适当灵活,根据不同的稿件类型和受众特点,或严肃庄重,或亲切活泼,但都要围绕准确传达编辑想法这一核心目的,确保能有效引导读者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