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应用题怎么找单位1?窍门是什么?
分数除法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许多学生在解题时容易混淆“除”与“乘”的关系,或因找不到等量关系而束手无策,掌握核心方法后,这类题目可以拆解为清晰的步骤,下面从审题、找等量关系、规范书写等方面,结合实例总结实用小窍门,帮助大家突破解题瓶颈。
审题:圈画关键词,明确单位“1”和解题目标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容易出错的一环,拿到题目后,先通读2-3遍,用笔圈出关键信息,包括:分率(如“一半”“三分之一”“多20%”)、具体数量(如“120千克”“15米”)、问题(如“求原数”“求另一量”),要明确单位“1”的量——即被比较的标准量,这是判断用乘还是除的核心依据。
判断单位“1”的口诀:
- “占”“是”“比”后面的量通常是单位“1”(如“苹果占水果总数的1/3”,水果总数是单位“1”);
- “的”字前面的量通常是单位“1”(如“一堆煤的2/5”,一堆煤是单位“1”); 中出现“甲比乙多1/4”,则乙是单位“1”。
例题:修一条路,已经修了全长的3/5,还剩600米没修,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圈画信息:分率“3/5”(对应单位“1”全长)、具体数量“600米”(剩余量)、问题“求全长”。
找等量关系:画线段图,化抽象为具体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本质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核心等量关系是:单位“1”的量 × 分率 = 对应的具体量,当已知“对应的具体量”和“分率”,求单位“1”时,用除法(单位“1” = 具体量 ÷ 分率)。
为直观理解,画线段图是“万能钥匙”:
- 画一条线段表示单位“1”(如全长、原价);
- 根据分率分段,标出已知部分和未知部分;
- 将具体数量在线段图上对应标注,帮助建立等量关系。
以例题画图:
全长(单位“1”):———————3/5——————|——2/5(剩余)——
↑
600米
从图中可直接看出:全长的(1 - 3/5)= 2/5 对应600米,等量关系为:全长 × 2/5 = 600米,因此全长 = 600 ÷ 2/5。
列式计算:牢记“单位‘1’未知用除法”
根据等量关系列式时,关键看单位“1”是否已知:
- 单位“1”已知:用乘法(单位“1” × 分率 = 对应量);
- 单位“1”未知:用除法(对应量 ÷ 分率 = 单位“1”)。
分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一变二倒三约分”,即除号变乘号,除数分子分母颠倒,再约分计算。
例题计算:
600 ÷ 2/5 = 600 × 5/2 = 300 × 5 = 1500(米)
答:这条路全长1500米。
易错点避坑:3类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法
混淆“量”与“率”,忽略单位“1”
错误表现:看到“多1/4”直接用加法,误认为“增加1/4米”。
解决方法:分率(如1/4)无单位,具体量(如600米)有单位,必须结合语境区分;若题目未明确“多1/4米”,则默认是分率。
等量关系颠倒,误用乘法
错误表现:单位“1”未知时,列式为“600 × 2/5”。
解决方法:牢记“单位‘1’是未知数,对应量 ÷ 分率 = 单位‘1’”,可通过“结果是否比对应量大”验证——单位“1”应比部分量(600米)大,除法结果更大,乘法结果更小,显然不合理。
忘写单位或答语
错误表现:计算结果为1500,未写“米”或答语。
解决方法:养成“数+单位”的书写习惯,问题要求“答”时,必须写完整答句(如“答:这条路全长1500米”)。
复杂题型拆解:多步问题转化为一步等量关系
遇到“两步计算”的复杂题(如先求一个量,再求另一个量),可先拆解题目,找到中间问题,再逐步求解。
例题: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4,第二天看了剩下的1/3,还剩90页没看,这本书有多少页?
拆解步骤:
- 设全书为单位“1”,第一天看了1/4,剩下1 - 1/4 = 3/4;
- 第二天看“剩下的1/3”,即全书的(3/4 × 1/3)= 1/4;
- 总共看了1/4 + 1/4 = 1/2,还剩1 - 1/2 = 1/2;
- 等量关系:全书 × 1/2 = 90页,全书 = 90 ÷ 1/2 = 180页。
线段图辅助:
全书(单位“1”):——1/4(第一天)——|——3/4(剩余)——
↑ ↑
第二天看1/3 剩余90页
(即全书1/4)
实战练习:3类典型题巩固
题型 | 关键点 | 解题步骤示例(简版) |
---|---|---|
求单位“1” | 单位“1”未知,用除法 | 剩余量 ÷ (1 - 已知分率) = 单位“1” |
求另一个量 | 先求单位“1”,再求分率对应量 | 单位“1” × 分率 = 另一个量 |
连续变化问题 | 分步找分率,避免重复计算 | 第一步求单位“1”,第二步用剩余量作为新单位“1” |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分数除法应用题中,什么时候用乘法,什么时候用除法?
解答:判断依据是单位“1”是否已知,若单位“1”已知(如“全班有40人,男生占3/5”),求部分量用乘法(40 × 3/5);若单位“1”未知(如“男生占3/5,男生有24人”),求单位“1”用除法(24 ÷ 3/5),简单记:“知‘1’用乘,不知‘1’用除”。
问题2:遇到“甲比乙多1/4”这类题目,如何确定单位“1”和等量关系?
解答:“甲比乙多1/4”中,乙是单位“1”,甲 = 乙 × (1 + 1/4),若已知甲的值,求乙,则乙 = 甲 ÷ (1 + 1/4),甲比乙多1/4,甲是50,求乙”,列式为50 ÷ (1 + 1/4)= 50 ÷ 5/4 = 40,画线段图时,先画乙(单位“1”),再画乙的1/4表示甲比乙多的部分,甲的总长度为乙的5/4,关系更清晰。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