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的成语
是一些常见的关于“鹿”的成语:
序号 | 成语 | 释义 | 出处 |
---|---|---|---|
1 | 鹿死谁手 | 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 《晋书·石勒载记下》 |
2 | 指鹿为马 |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 《史记·秦始皇本纪》 |
3 | 逐鹿中原 | 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 《史记·淮阴侯列传》 |
4 | 中原逐鹿 | 中原:古代指我国中部;跟边疆相对而言;逐:追逐;鹿:比喻政权或争逐的对象,旧时比喻群雄在中原争夺天下;也作“逐鹿中原” | 《史记·淮阴侯列传》 |
5 | 群雄逐鹿 | 群雄:旧指许多有军事势力的人,逐鹿:比喻争夺帝王之位,形容各派势力争夺最高统治地位 | 《汉书·蒯通传》 |
6 | 蕉鹿之梦 | 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 | 《列子·周穆王》 |
7 | 小鹿儿心头撞 | 像小鹿在撞心,形容十分惊慌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 |
8 | 小鹿触心头 | 形容因为害怕而心脏急剧地跳动 | 清·翟灏《通俗编》 |
9 | 即鹿无虞 | 原意是进山打鹿,没有熟悉地形和鹿性的虞官帮助,那是白费气力,后比喻做事如条件不成熟就草率行事,必定劳而无功 | 《易·屯》 |
10 | 共挽鹿车 | 挽:拉;鹿车:古时的一种小车,旧时称赞夫妻同心,安贫乐道 | 《后汉书·鲍宣妻传》 |
11 | 鸿案鹿车 | 鸿案:《后汉书·梁鸿传》载有梁鸿之妻举案齐眉的故事,后用以指夫妻相敬如宾,鹿车:《后汉书·鲍宣妻传》载有鲍宣与妻共驾鹿车归乡的故事,后用以指夫妻同甘共苦,比喻夫妻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体贴,同甘共苦 | 《后汉书·梁鸿传》《后汉书·鲍宣妻传》 |
12 | 凿空指鹿 | 凿空:凭空;指鹿:指鹿为马,指凭空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
13 | 斩蛇逐鹿 | 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指群雄角逐,争夺天下 | 汉·荀悦《汉纪》 |
14 | 指鹿作马 | 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为马” | 《三国志·魏书·袁绍传》 |
15 | 挺鹿走险 | 挺而走险,指事急之时,被迫冒险行事 | 《宋史·张俊传》 |
16 | 心头鹿撞 | 见“心头撞鹿”,心里像有小鹿在撞击,形容惊慌或激动时心跳剧烈 | 元·白朴《墙头马上》三折 |
17 | 权移马鹿 | 语本秦赵高指鹿为马事,谓恃权专横跋扈,任意颠倒是非 | 《后汉书·宦者传》 |
18 | 秦失其鹿 | 鹿:喻指帝位,比喻失去帝位 | 《史记·淮阴侯列传》 |
19 | 鹿死不择音 | 音:通“荫”,指庇荫的地方,比喻只求能够安身,并不选择地方,亦比喻情况危急,无法慎重考虑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20 | 鹿死不择荫 | 比喻只求安身,不择处所,亦比喻情况危急,无法慎重考虑 | 《列子·说符》 |
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深刻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历史故事,以下是关于“鹿”的成语的相关问答FAQs:
问:成语“逐鹿中原”和“中原逐鹿”有什么区别?
答:“逐鹿中原”和“中原逐鹿”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基本相同,都是指群雄在中原地区争夺天下,比喻争夺政权。“逐鹿中原”更强调“逐”这个动作,即各方势力积极追逐、争夺中原地区所代表的政权或统治地位;“中原逐鹿”则更突出“中原”这个地点,强调是在中原这片土地上展开的争夺活动,在实际使用中,二者可以通用,细微差别不影响对其含义的理解。
问:如何用“指鹿为马”这个成语造句?
答:在封建官场中,有些奸臣为了迎合上司、排除异己,常常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使得真相被掩盖,正义被践踏。(此句描述了奸臣利用权力故意歪曲事实的现象)又如:在讨论问题时,我们应该尊重事实,不能像赵高那样指鹿为马,否则只会引发更多的混乱和误解。(此句强调在交流讨论中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