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一丁成语
不识一丁”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bù shí yī dīng,意思是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成语出处
“不识一丁”出自《旧唐书·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原文的大意是说,在天下太平、没有战事的时候,你们这些将士能够拉开两石的弓(表示武力强大),还不如认识一个简单的“丁”字(表示有文化)。
成语典故
不识一丁”,有两个相关的典故。
-
典故一:从前,有一个姓丁的财主,因为自己不识几个大字,吃尽了不能识文断字的苦头,他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多识些字,可是他的儿子就是不争气,换了几个老师,也没学会一个字,丁财主急了,贴出榜文,称凡能教会他儿子一个字,赏银十两,有一个穷书生路过这里,看了榜文,便上前揭了榜文,来到丁家当了老师,这个书生从最简单的字教起,可丁少爷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就是记不住,急得书生团团转,又恨又气,他想到丁少爷的姓,也就是“丁”,又简单又好记,他便写了一个“丁”字,对丁少爷说:“‘丁’字一横一竖钩,你说一遍。”丁少爷学着说了一遍,但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一横一竖钩,书生领着少爷反复地念,直至口干舌燥,书生问丁少爷:“这个字念什么?”丁少爷顺口道:“丁。”书生特别高兴,总算教会了一个字,第二天,丁财主想考考儿子,看他学会了几个字,书生怕少爷忘了,又嘱咐道:“你姓的‘丁’字是一横一竖钩。”少爷怕忘了挨责备,一个劲在心里默念“丁”字一横一竖钩,见了丁财主,书生写下一个“丁”字,说:“少爷,快给老爷念念这个字!”丁少爷看着“丁”字发呆,丁财主虽不识几个字,但“丁”字却还认得,他见儿子念不出来,十分着急,便想提示提示,他说:“你说咱们家姓什么?”丁少爷脱口而出:“咱家姓一横一竖钩。”丁财主一听,大怒,骂道:“混蛋,你不认识别的字,怎么连自己姓的‘丁’字也不认识。”书生见丁少爷是个大笨蛋,白费了一片心思,立即向财主告辞走了。
-
典故二:唐朝幽州节度使张弘靖的部将韦雍和张宗厚经常在一起喝酒,那时天下太平,边关没有战事,这些将士没有事做,他们感慨:“如今天下太平,练武不如练文,你们能拉满两石的弓,还不如识一个字”,后来,由于“个”与“丁”接近演变而成“不识一丁”的说法。
成语用法
“不识一丁”是动宾式成语,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用来形容人的文化水平极低,一个字都不认识。“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竟然还有人不识一丁,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目不识丁、胸无点墨、一窍不通等,这些成语都表达了人没有文化、不识字或对某方面知识完全不懂的意思。
-
反义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满腹经纶等,这些成语则是形容人学问很大,知识渊博。
相关成语辨析
-
“不识一丁”与“目不识丁”:这两个成语意思非常相近,都表示不识字或没有文化。“不识一丁”更强调连最简单的字都不认识,突出了文化水平的极度低下;而“目不识丁”则侧重于形容人没有读过书,不识字的状态,在实际使用中,“目不识丁”更为常用。
-
“不识一丁”与“胸无点墨”:“胸无点墨”意思是胸中没有一点墨水,比喻人没有文化,缺乏知识,与“不识一丁”相比,“胸无点墨”更侧重于强调人的知识储备匮乏,而不仅仅是不识字,一个人可能认识一些字,但缺乏其他方面的知识和学问,也可以说“胸无点墨”。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不识一丁”与其他相关词语的关系,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表格:
成语 | 含义 | 用法 | 近义词 | 反义词 |
---|---|---|---|---|
不识一丁 |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 作谓语、定语;形容文化水平低 | 目不识丁、胸无点墨、一窍不通 |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满腹经纶 |
目不识丁 | 形容人不识字或没有文化 | 作谓语、定语;形容人的文化程度 | 不识一丁、胸无点墨、一窍不通 |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满腹经纶 |
胸无点墨 | 胸中没有一点墨水,比喻人没有文化,缺乏知识 | 作谓语、定语;形容人的知识水平 | 不识一丁、目不识丁、一窍不通 |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满腹经纶 |
成语示例
-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中写到:“而云古无类书,此真一丁不识之无知妄作也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说古代没有类书(一种分类编纂的书籍),那真是无知妄言,就像不认识一个字一样荒谬。
-
在现代社会,虽然教育事业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在一些偏远地区,仍然存在着少数不识一丁的人,他们的生活和交流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文化意义
“不识一丁”这个成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知识的尊重和重视,在古代社会,读书识字是衡量一个人文化素养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而“不识一丁”则成为了那些没有接受过教育、缺乏文化知识的人的代名词,这个成语也提醒人们要重视教育,努力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FAQs
-
问题1:“不识一丁”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如何?
-
回答:在现代汉语中,“不识一丁”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随着教育的普及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真正不认识字的人越来越少;在表达类似意思时,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目不识丁”“胸无点墨”等更为常见的成语,在一些特定的语境或文学作品中,“不识一丁”仍然会被使用,以强调某人文化水平的极度低下。
-
问题2:除了“不识一丁”,还有哪些成语可以形容人没有文化或缺乏知识?
-
回答:除了“不识一丁”之外,还有很多成语可以形容人没有文化或缺乏知识,目不识丁”“胸无点墨”“一窍不通”“愚昧无知”“浑浑噩噩”“蒙昧无知”“不学无术”等,这些成语都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在某个方面的知识欠缺或文化水平低下的状态,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具体语境进行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