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肃成语
秋高气肃”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qiū gāo qì sù,它生动地描绘了秋季天空明净高远、气候清爽宜人的特点,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中有着独特的魅力,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基本信息
项目 | 详情 |
---|---|
拼音 | qiū gāo qì sù |
解释 | 形容秋日晴空高朗,气候凉爽宜人。 |
出处 | 宋·张抡《醉落魄·咏秋》词之四:“秋高气肃,西风又拂盈盈菊”。 |
近义词 | 秋高气爽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
语法用法 | 作谓语、定语;指秋天的天气 |
产生时间 | 古代 |
英文翻译 | the autumn sky is clear and the air is crisp |
语义解析与特点
“秋高气肃”由“秋高”与“气肃”两个词组复合构成。“秋高”着重形容秋季天空的高远明净,让人抬头仰望时,能感受到一种开阔与辽远;“气肃”则强调空气清冷肃爽,给人一种清爽、宁静的感觉,组合起来,便形成了对秋季典型气候特征的整体概括,其核心语义聚焦于描述秋日晴空高朗,气候凉爽宜人,与夏季闷热潮湿或冬季寒冷干燥形成鲜明对比。
文献溯源与历史发展
该成语定型于宋代文人创作,张抡在《醉落魄·咏秋》中直接使用“秋高气肃”作为词句开头,通过“西风又拂盈盈菊”的具象描写,将气候特征与物候变化有机结合,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秋日画卷,另有研究认为其语义雏形可追溯至唐代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句“高秋爽气相鲜新”,但明确以四字成语形态出现仍以宋代为确证。
语法特征与运用
作为四字格成语,“秋高气肃”具有典型的语法特征,作谓语时,多用于描述具体时空场景,如“秋高气肃,西风又拂盈盈菊”;作定语时,常修饰“天气”“时节”等中心语,如“秋高气肃的九月令人心旷神怡”,需要注意的是,该成语不可拆解使用,需保持成语结构的完整性。
近义关联与细微差异
“秋高气肃”与“秋高气爽”构成同义替换关系,二者在语义侧重、文学意象和语体风格上存在细微差异,语义侧重方面,“秋高气肃”更强调气候的清冷感,“秋高气爽”侧重体感舒适度;文学意象上,前者多用于表现秋意渐深的时节;语体风格上,“肃”字赋予成语更典雅的文学色彩,“秋高气爽”在口语中使用频率更高。
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组合
在古典诗词创作中,“秋高气肃”常与一些特定意象组合使用,自然景观方面,如“西风又拂盈盈菊”,描绘出秋风轻拂菊花的画面,增添了秋日的韵味;气候特征方面,常与“西风飒飒”“云淡天青”等搭配,进一步强化秋季的氛围;情感表达上,多与“登高怀远”“时序感怀”等情感相结合,使作品更具感染力,这种固定搭配模式使其成为传统秋日题材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语料。
相关问答FAQs
问1: “秋高气肃”和“秋高气爽”可以随意互换使用吗? 答:虽然两者意思相近,但在使用时还是有一些细微差别的。“秋高气肃”更强调气候的清冷感,文学色彩更浓;“秋高气爽”侧重体感舒适度,在口语中使用更频繁,在一些对语境和语体风格要求较高的场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成语,不能随意互换。
问2:除了文中提到的,“秋高气肃”还可以和哪些意象搭配? 答:“秋高气肃”可以搭配的意象还有很多,比如与“落叶纷飞”搭配,描绘出秋风萧瑟、树叶飘落的景象;与“鸿雁南飞”搭配,体现出秋季候鸟迁徙的特点,增添一份萧瑟的氛围;还可以与“寒烟袅袅”搭配,营造出一种清冷、寂静的秋日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