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享发现 > 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

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

shiwaishuzidu2025年06月30日 16:22:52分享发现74
关键要素
时间 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冬
地点 洛阳伊川书院(程颐讲学处)
人物 杨时(字中立,福建将乐人,时年约40岁)、游酢、程颐(理学家,程颢之弟)
核心事件 杨时与游酢冒雪在程颐门外静候,直至积雪一尺,彰显尊师重道精神
后续影响 杨时成为“程学正宗”,东南学者奉为典范;典故载入《宋史》,流传为尊师重教的象征

详细故事背景与经过

人物背景与求学之路

杨时自幼聪颖,四岁入村学,七岁能诗,八岁作赋,人称“神童”,熙宁九年(1076年)中进士后,他放弃仕途,投身学术,先是拜师程颢,后又转投程颐门下,此时杨时已年近不惑,但依然以学生之礼谦恭求教,体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治学精神,程颐是北宋理学的重要奠基者,与兄长程颢并称“二程”,其学说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注重道德修养与师道尊严。

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

冒雪立门的经过

某日,杨时与学友游酢就学问中的疑难问题前往程颐家中请教,抵达时,适逢程颐闭目养神,二人恐惊扰老师,便悄然退至门外等候,彼时天寒地冻,大雪纷飞,两人“通身披雪,脚下积雪一尺多厚”,却始终肃立不动,据《宋史·杨时传》记载,程颐醒来后见门外雪深一尺,大为感动,连忙迎二人进屋,并倾囊相授,这一场景被浓缩为“程门立雪”,成为中国古代师生关系的典范。

故事的细节与精神内涵

  1. 尊师之道:杨时虽已成名,仍对师长极尽恭敬,他曾说:“吾辈求学,当以诚敬为本。”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冒雪候师的举动中,也贯穿于他一生的治学态度。
  2. 求学之诚:二人在雪中静立良久,游酢曾多次提议唤醒程颐,但杨时坚持“师未召,不可扰”,体现了对学术严谨性的追求。
  3. 环境烘托:故事中“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的描写,既凸显了天气的严酷,又反衬出二人求知的赤诚。

历史影响与文化意义

  1. 学术传承:杨时学成后返回南方,在龟山书院讲学,将程氏理学传播至江南,被誉为“闽学鼻祖”,朱熹等后世理学家均承其脉,形成“程朱理学”体系。
  2. 典故演变:该故事最早见于《宋史·杨时传》,后被《二程全书》收录,逐渐成为尊师重教的代名词,元代学者谢应芳在《杨龟山祠》中赞道:“卓彼文靖公,早立程门雪”。
  3. 地域纪念:福建将乐县建有杨时文化园、棂星门石牌坊等遗迹,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的儒学者也视杨时为文化先驱。

相关问答FAQs

Q1:程门立雪中的“程门”指谁?
A1:程门指北宋理学家程颐,其兄程颢去世后,杨时转师程颐,于洛阳伊川书院继续学习,程颐因讲学于程家大门,故称“程门”。

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

Q2:杨时为何放弃官职选择求学?
A2:杨时中进士后,认为“官职易得,明师难求”,遂放弃汀州司户参军之职,先后师从程颢、程颐,致力于钻研理学,他主张“学问重于功名”,故不惜冒雪求教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shuzidu.com/fenxiangfaxian/172.html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四的成语

下一篇:泉的成语

“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 的相关文章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一成语源自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不仅生动描绘了八位仙人渡海的奇妙场景,更深刻体现了他们各自独特的智慧与能力,以下将详细解析这一传说背后的故事、人物及其寓意: 人物 法宝 渡海方式 特点...

什么而不什么四字成语

什么而不什么四字成语

汉语成语中,“什么而不什么”的结构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与生活智慧,它们以简洁的四字形式,表达了复杂的情感、态度或行为准则,以下是一些符合这一结构的四字成语及其详细解释: 成语 释义 出处 华而不实 意思...

灰心四字成语

灰心四字成语

心,是一种因遭受挫折或失望而失去信心与勇气的消极情绪状态,在汉语的成语宝库中,有众多四字成语精准地描绘了这种心境,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形容灰心的四字成语及其详细解释: 成语 释义 例句 万念俱灰 所有的想法...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豁出去了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豁出去了

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俗语:“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 豁出去了。”它宛如一道闪电,划破常规思维的夜空,照亮了那些身处绝境却依然勇往直前的勇士们所秉持的信念。 场景 含义阐释 举例 商业竞争...

三伏天穿棉袄 里外发烧

三伏天穿棉袄 里外发烧

炎炎夏日,三伏天作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段,人们纷纷轻装上阵,以求得一丝凉爽,有这样一句歇后语——“三伏天穿棉袄——里外发烧”,它以夸张而形象的方式,描绘了一种与季节格格不入的行为,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序号 解释...

飞机上挂暖壶 高水瓶(平)

飞机上挂暖壶 高水瓶(平)

生活的广袤舞台上,各类俗语如同璀璨星辰,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飞机上挂暖壶——高水瓶(平)”便是其中颇为有趣的一颗,这句俗语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巧妙地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联系起来,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生活哲理。 俗语 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