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作文我的乐园
我的乐园信息卡
类别 | |
---|---|
📍地点 | 爷爷家的小院(乡下老房子后的方形庭院) |
🌿环境特点 | 爬满葡萄藤的石墙、角落的鸡冠花丛、中间的老槐树和秋千架 |
⏰常去时间 | 暑假每天上午9点-傍晚5点;周末全天 |
👨👩👧👦陪伴者 | 爷爷教我种菜,小狗“朵朵”跟着撒欢儿跑 |
🌟最爱的活动 | 观察蚂蚁搬家路线、用竹竿打枣子、收集落叶做标本 |
🎁特别记忆物 | 装萤火虫的玻璃罐(至今摆在书桌上)、沾着泥点的布鞋 |
会呼吸的自然课堂 清晨推开斑驳的木门时,露水还没散尽,我总爱蹲在菜畦边看蜗牛慢悠悠爬过叶片背面留下的银痕,那些湿漉漉的痕迹像大自然亲手画的虚线,爷爷扛着锄头过来,教我辨认哪种是韭菜哪种是麦苗:“叶子窄的是韭菜,摸起来刺刺的就是小麦。”有次我不小心踩塌了番茄秧支架,红彤彤的果实滚落进草丛,倒引出几只胆大的麻雀啄食——它们歪着脑袋蹦跳的模样让我笑出了眼泪。
午后阳光透过葡萄架织成金色网格,蝉鸣声里藏着夏日的秘密,我和隔壁小花比赛爬树,她裙子勾住了树皮也没在意,我们像两只小猴子挂在枝桠间晃悠,忽然一阵风掠过,紫藤花瓣簌簌落在肩头,混着泥土与青草香的空气灌进鼻腔,连呼吸都变得甜丝丝的。
四季轮换的魔法舞台 春天这里是蝴蝶的王国,凤仙花开得泼辣热烈,引得白粉蝶围着打转,我举着捕虫网悄悄靠近,却总被机灵的家伙从指缝间溜走,夏天暴雨过后,积水洼成了蝌蚪们的游乐场,黑黢黢的小脑袋顶着圆滚滚身子扭动,我用荷叶兜起几只养在搪瓷缸里观察蜕变过程,秋天最热闹,银杏叶铺成金毯子时,我和表弟拿着竹竿打柿子树上残余的橙果,惊飞了正在啄食的斑鸠,冬天若逢下雪天,院角堆出的雪人会戴上奶奶织的毛线帽,胡萝卜鼻子在寒风中冻得通红却依然神气活现。
记得那次台风夜特别惊险又刺激,狂风把晾衣绳吹成紧绷的琴弦,雨点砸在铁皮屋顶上咚咚作响,我和爷爷裹着塑料布冲出去抢救晒干的玉米辫,雨水顺着脖颈往下淌,但我们的笑声比雷鸣还响亮,事后发现老槐树底下冒出好多白色蘑菇,像是大地送给勇敢者的勋章。
装满故事的小天地 墙角那丛鸡冠花下埋着我的“宝藏箱”——其实是几个生锈的饼干盒层层叠放成的储物堆,里面躺着捡来的鹅卵石、褪色的羽毛、断齿的梳子等稀奇古怪的东西,每次整理这些战利品时,都能串起一串回忆:这块棱角分明的石头是去年春游时从溪流带回来的;这片孔雀蓝的翎毛来自邻居家逃出来的大公鸡……就连破碎的陶片也被当作古董小心呵护着。
最神奇的莫过于夏夜乘凉时刻,全家搬出竹床躺在院子里看星星,奶奶摇着蒲扇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偶尔有流星划过天际,大人们说对着它许愿就会实现,我曾偷偷许愿希望永远保留这个院子,现在想来或许正是这份纯真的念头让它成为我心中永不褪色的存在。
相关问题与解答
Q1:为什么作者觉得爷爷家的院子比其他游乐场更有趣?
✅ A:因为这里能直接接触自然生长的事物(如观察植物变化、昆虫习性),参与劳动实践(种菜、收果实),还有家人宠物共同创造的独特互动体验,这些都是标准化游乐设施无法替代的真实生命教育场景。
Q2:文中提到的哪些细节体现了“我”对乐园的喜爱之情?
✅ A:①长期保存装有萤火虫的玻璃罐作为纪念品;②愿意忍受蚊虫叮咬也要在夏夜观察星空;③详细记录不同季节的活动差异并乐在其中;④即使弄脏衣服或受伤仍充满期待地返回玩耍,这些行为都展现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