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手抄报
读书日的由来
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其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也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读书的意义
序号 | 意义 |
---|---|
1 | 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让我们了解到不同的世界和思想。 |
2 | 丰富知识储备,无论是学习专业知识还是了解生活常识,书籍都是宝贵的来源。 |
3 | 培养思维能力,通过阅读进行思考、分析、推理等思维活动。 |
4 | 陶冶情操,在文字的熏陶下,提升个人的气质和修养。 |
5 | 缓解压力,沉浸在书中可以暂时忘却生活中的烦恼。 |
名人谈读书
- 鲁迅先生说:“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方法推荐
- 精读:对于一些经典著作或者重要的学习资料,要逐字逐句地深入研读,理解其内涵、逻辑结构等,例如读《红楼梦》时,对其中的人物关系、诗词寓意等进行细致剖析。
- 泛读:适合快速浏览一些资讯类、故事集等书籍,主要是获取大概内容,比如浏览报纸杂志时,可以先看标题和重点段落。
- 做笔记: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记录下好词好句、自己的感悟等,如读《骆驼祥子》时,把描写人物外貌和心理的精彩语句摘抄下来。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为什么要把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 解答:因为4月23日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5年宣布这一天为“世界读书日”,目的是推动人们阅读和写作,尊重文学大师们的贡献,同时保护知识产权。
问题2:精读和泛读有什么区别?什么时候该用精读,什么时候该用泛读? 解答:精读是逐字逐句深入研读,适合经典著作、重要学习资料,如读数学教材中的定理推导部分;泛读是快速浏览获取大概内容,适合资讯类、故事集等书籍,比如浏览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