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手抄报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其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主要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习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节的习俗
习俗名称 | |
---|---|
扫墓祭祖 |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人们会前往祖先墓地,清除杂草,添土修整坟墓,在墓碑前摆上鲜花、水果等祭品,然后进行鞠躬、叩拜等仪式,以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与追思之情。 |
踏青 | 也叫探春、寻春,是清明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此时正值仲春和暮春之交,春光明媚,草木葱茏,人们会走出家门,到郊外田野、公园等地游玩散步,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春天的气息,同时也有放松身心、锻炼身体的作用。 |
插柳 | 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是将柳枝插在屋檐下、门楣上或门前,这一习俗有多种说法,一说是为了避免鬼怪的侵扰,因为柳在人们的观念中有辟邪的寓意;二则是纪念“寒食”节,寒食节期间禁火,而柳树又与寒食节相关联,插柳以示对故人的怀念。 |
清明节的相关诗词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细雨纷纷的景象,以及行人在这特殊氛围下的惆怅心情,最后以牧童遥指杏花村的画面,给人以悠远的意境和无尽的遐想,生动地展现了清明节的氛围与人们的心境。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 1:清明节为什么又叫寒食节?
解答:清明节与寒食节密切相关但又有区别,寒食节一般在清明节前一二日,其起源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相传介子推曾跟随晋文公重耳历经患难,重耳归国为君后,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逼他出山,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深感懊悔,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来逐渐形成了寒食节,随着时间推移,寒食节与清明节逐渐融合,寒食节的习俗如禁火、冷食等也融入了清明节的习俗之中,所以有时会将二者联系起来,但严格意义上它们是不同的节日,只是时间相近且习俗有所交融。
问题 2:除了文中提到的习俗,清明节还有哪些地方特色习俗?
解答:在我国各地,清明节还有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习俗,例如在浙江湖州,有“轧蚕花”的习俗,这是一种与养蚕业相关的民俗活动,人们通过祭祀蚕神、表演蚕花戏等形式,祈求蚕茧丰收,在福建闽南地区,有“采清明菜”的习俗,当地居民会在清明节期间采摘一种名为“清明菜”的野菜,用来制作清明粿等特色美食,在安徽一带,有清明节荡秋千的习俗,人们通过荡秋千来驱除晦气,迎接好运,这些地方特色习俗丰富了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不同地区的地域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