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初步认识说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和除法的初步认识基础上,对数系概念的第一次扩展,也是后续学习分数意义和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教学旨在通过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以下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展开说课。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位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教材通过“分月饼”“分纸片”等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平均分”的重要性,进而引出分数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整数除法意义的深化,又为后续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简单计算奠定基础,教材注重结合具体实物和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表象,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存在一定困难,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一半”“一半一半”等描述,但缺乏对分数的系统性认识,学生已掌握整数平均分的知识,但对“不整数”的结果感到陌生,教学中需借助直观教具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逐步构建分数的表象,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分层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严谨的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所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突破“平均分”这一核心概念。
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引导法,通过创设分月饼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圆形、正方形等教具,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表象。
学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主动构建分数知识,在小组讨论中深化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故事导入:中秋节到了,妈妈买了1个月饼,要分给小明和小红两人,怎样分才公平?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每人分得“一半”。
- 问题驱动:“一半”用数字怎么表示呢?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自然引出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
认识1/2
- 演示操作:教师将圆形纸片对折,展示“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是它的1/2。
- 学生活动:学生用圆形纸片动手折出1/2,并涂色表示,同桌间互相交流。
- 规范读写:介绍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以及各部分名称(分子、分母、分数线)。
-
认识1/3、1/4
- 迁移类推:出示一张正方形纸,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折出它的1/3?1/4?
-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折纸,展示不同的折法(如横向折、纵向折、十字折等),讨论“为什么折法不同,但每份都是图形的1/4”。
- 总结归纳: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前提,无论分成几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
对比辨析
- 出示两个未平均分的图形(如分成大小不等的两份),提问:其中的涂色部分能用1/2表示吗?为什么?
- 通过对比,强化“平均分”的重要性。
(三)分层练习,巩固深化
- 基础练习:教材“做一做”题目,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巩固分数的读写。
- 提高练习:在下面图形中能用1/4表示涂色部分的打“√”(出示平均分和不平均分的图形)。
- 拓展练习:小组合作: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2、1/3、1/4,并比较每份的大小,为后续学习分数大小埋下伏笔。
(四)联系生活,总结升华
- 生活中的分数: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用到分数(如一块蛋糕的1/2、一瓶水的1/3等)。
- 课堂总结:学生畅谈收获,教师梳理本节课重点:分数的意义、读写方法以及“平均分”的核心。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1. 平均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2. 读写:1/2 读作:二分之一
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分数线
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
3. 举例:1/3、1/4、1/5……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是分数的前提?
解答:教学中可通过对比实验突破难点,出示一个圆形纸片,将其随意撕成大小不等的两份,提问:“其中一份能用1/2表示吗?”学生发现不能,因为不是“平均分”,再引导学生将圆形纸片对折,明确“平均分”后每份才相等,才能用分数表示,可设计“判断题”(如图形是否被平均分),让学生在辨析中加深理解。
问题2:学生在读写分数时容易混淆分子和分母,如何有效纠正?
解答:可采用“儿歌记忆法”和“动作演示法”相结合,编儿歌:“分数线,像根棍,平均分靠它分;分母在下总份数,分子在上取几份。”用手势演示:读分数时,手从下往上指(先读分母,再读分子);写分数时,先画分数线,再写分母(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最后写分子(表示取的份数),通过多感官参与,强化学生对分子、分母位置的记忆。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冀ICP备2021017634号-12
冀公网安备130628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