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一各题型分数如何分配?
,直接关系到复习策略的制定和各模块的时间投入,考研英语一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分为两大部分: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写作和翻译,具体到每个题型分值及考查重点,以下展开详细说明。
英语知识运用,即传统所说的“完形填空”,共20道小题,每题0.5分,总分10分,该部分在一篇240-280词的文章中留出20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使文章结构完整、逻辑通顺、意思准确,考查重点包括词汇辨析(近义词、固定搭配)、语法结构(时态、语态、从句、非谓语动词等)以及上下文逻辑关系(转折、因果、并列等),由于每题分值较低,且题目难度较大,得分率普遍不高,考生在复习时需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尤其是高频词汇和语法规则的灵活运用。
阅读理解是考研英语一的重头戏,分为Part A、Part B和Part C三部分,总分60分,占整个试卷的60%,是决定总分高低的关键,Part A为传统阅读理解,共4篇文章,每篇文章约400词,每篇文章设5道题,每题2分,总分40分,考查题型细节理解、推理判断、主旨大意、词义猜测等,要求考生快速定位信息、理解长难句、把握作者观点态度,Part B为新题型,共5道题,每题2分,总分10分,题型有三种:七选五(选段填空)、排序题和小标题匹配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结构、逻辑脉络的整体把握能力,需要考生理解段落间关系、过渡句作用及主题句特征,Part C为英译汉,共1题,分值10分,要求考生将一篇约150词的英文文字画线部分(5个句子)译成中文,考查准确理解复杂结构(如定语从句、被动语态、插入语等)和用中文流畅表达的能力,评分标准包括“准确、完整、通顺”三方面,需在忠实原文基础上符合中文表达习惯。
第三,写作部分包括应用文(小作文)和短文写作(大作文),总分30分,Part A为应用文写作,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情景写一篇约100词的私人或公务信函、备忘录、报告等,题型包括建议信、邀请信、投诉信、感谢信等,总分10分,评分重点包括格式正确、内容完整、语言得体、语法准确,需注意书信/邮件的称呼、正文、署名等要素,Part B为短文写作,要求考生根据提示信息(如图画、图表、文字等)写一篇160-200词的短文,总分20分,通常为图画作文,需描述图画内容、揭示寓意、发表个人观点,评分标准包括内容完整、结构清晰、语言多样(词汇、句式)、语法错误少,写作部分需要考生长期积累优秀范文、高级词汇和句型,并通过练习提升逻辑连贯性和表达准确性。
为更直观展示分数分配,以下表格汇总各题型分值及考查重点:
| 考试部分 | 题型 | 题量 | 分值 | 考查重点 |
|---|---|---|---|---|
| 英语知识运用 | 完形填空 | 20题 | 10分 | 词汇辨析、语法结构、上下文逻辑 |
| 阅读理解 | Part A传统阅读 | 4篇 | 40分 | 细节理解、推理判断、主旨大意、词义猜测 |
| Part B新题型 | 5题 | 10分 | 文章结构、逻辑关系、段落主题 | |
| Part C英译汉 | 1题 | 10分 | 复杂句理解、准确翻译、中文表达 | |
| 写作 | Part A应用文 | 1篇 | 10分 | 格式规范、内容完整、语言得体 |
| Part B短文写作 | 1篇 | 20分 | 图画描述、寓意分析、观点表达、语言质量 |
根据分数占比,考生在复习时应优先保障阅读理解和写作的得分,这两部分共占70分,是提分关键,阅读理解需每天练习1-2篇文章,精读与泛读结合,重点分析长难句和选项设置逻辑;写作需每周至少完成1篇大作文和1篇小作文,背诵范文并模仿其结构和高级表达,同时注意书写工整,英语知识运用虽然分值低,但基础薄弱的考生仍需系统复习词汇和语法,避免因小失分,翻译部分则需专门练习英汉转换技巧,掌握常见从句的翻译方法。
针对考研英语一分数分配,以下是两个常见问题的解答:
Q1:考研英语一各题型时间应该如何分配?
A:考试总时间180分钟,建议分配如下:英语知识运用(完形填空)15-20分钟,阅读理解Part A(传统阅读)60-70分钟(每篇15-18分钟),Part B(新题型)15-20分钟,Part C(翻译)20-25分钟,写作Part A(应用文)20分钟,Part B(短文写作)40分钟,可根据个人强弱调整,但需确保阅读和写作时间充足,避免因某一题耗时过长影响整体进度。
Q2:完形填空得分率低,是否可以适当放弃?
A:不建议完全放弃,虽然完形填空每题仅0.5分,但10分在总分中仍占一定比重,且难度较大的题目通过上下文分析和排除法,仍有可能拿到基础分,考生在复习时需掌握高频词汇和固定搭配,考试时优先保证简单题的正确率,难题可暂时跳过,最后根据语感选择,争取拿到5-6分,避免因小失大。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冀ICP备2021017634号-12
冀公网安备130628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