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观后感500字
《大国重器》观后感
工业崛起的壮丽史诗
《大国重器》以宏大的叙事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30年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纪录片通过讲述18家行业领军企业的故事,如济南第二机床厂、徐工集团等,生动呈现了中国工业人如何在技术封锁和市场挑战中,凭借自主创新和顽强拼搏,逐步迈向全球舞台,这一过程中,不仅有企业家的战略眼光,更有普通工人、工程师的智慧与汗水,他们共同铸就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辉煌。
创新驱动与团队精神
片中多次强调“创新”是推动工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沈阳鼓风机集团的杨建华通过实践摸索出分体焊接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徐工集团在工程机械领域的技术突破,更是彰显了中国企业的创新实力,团队精神也被反复提及,济南二机床厂的张志刚在福特安装现场强调:“胸前贴着的是济二,但代表的是中国形象”,这种以团队荣誉为信仰的精神,正是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向世界的重要支撑。
成就与挑战并存
《大国重器》既展现了中国工业的辉煌成就,也直面了存在的问题,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大吨位装备、数控机床等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高端零部件依赖进口、低端产能过剩等短板依然明显,影片也提到新能源发展滞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挑战,这些内容提醒我们,从“大国重器”迈向“强国重器”仍需久久为功。
人物故事与工业精神
纪录片通过刻画一线工人和技术骨干的形象,传递了深厚的工业精神,拉小提琴的高级焊接技师以厂为家,将工作视为艺术;女焊接教练强调“焊品如人品”,诠释了严谨与专注的职业态度,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物,正是中国工业崛起的基石,他们的故事不仅激励着新一代工业人,也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的力量。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中国装备制造业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
解答: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崛起得益于多重因素:一是国家政策支持,如《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等战略部署;二是企业坚持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封锁(如徐工集团、济二机床等);三是庞大的市场需求和产业配套能力;四是几代工业人的拼搏精神,包括企业家的战略眼光和一线工人的精益求精。
问题2:纪录片中提到的“团队信仰”对企业发展有何意义?
解答:团队信仰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能够凝聚成员目标、激发创新活力,济二机床厂以“维护中国人形象”为信仰,推动了团队合作与责任意识;徐工集团以“登顶全球工程机械高峰”为目标,激励员工突破技术瓶颈,这种信仰不仅提升了企业竞争力,更塑造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品牌形象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