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真分数的积一定是真分数吗?有没有反例?
在数学中,分数是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数,根据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分数可分为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真分数是指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其值小于1;假分数是指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其值大于或等于1,两个真分数的积一定是真分数”这一命题,我们需要从数学定义、运算性质、实例验证以及逻辑推理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以全面理解其正确性及背后的数学原理。
从分数乘法的基本定义来看,两个分数相乘,是将它们的分子相乘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相乘作为积的分母,设第一个真分数为$\frac{a}{b}$,a$和$b$为正整数,且$a < b$;第二个真分数为$\frac{c}{d}$,c$和$d$为正整数,且$c < d$,根据分数乘法法则,它们的积为$\frac{a \times c}{b \times d}$,要判断这个积是否为真分数,需要比较分子$a \times c$与分母$b \times d$的大小关系。
由于$a < b$且$c < d$,且$a$、$b$、$c$、$d$均为正整数,我们可以通过不等式的性质进行推导,将$a < b$两边同时乘以$c$($c$为正数,不改变不等号方向),得到$a \times c < b \times c$;同理,将$c < d$两边同时乘以$b$($b$为正数),得到$b \times c < b \times d$,根据不等式的传递性,由$a \times c < b \times c$和$b \times c < b \times d$可得$a \times c < b \times d$,积的分子$a \times c$小于分母$b \times d$,根据真分数的定义,$\frac{a \times c}{b \times d}$必然是一个真分数。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一结论,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数值实例进行验证,取两个真分数$\frac{2}{3}$和$\frac{3}{4}$,它们的积为$\frac{2 \times 3}{3 \times 4} = \frac{6}{12} = \frac{1}{2}$,显然$\frac{1}{2}$是一个真分数,再如,$\frac{1}{5}$和$\frac{2}{7}$的积为$\frac{1 \times 2}{5 \times 7} = \frac{2}{35}$,$\frac{2}{35}$也是真分数,即使是接近1的真分数相乘,如$\frac{9}{10}$和$\frac{11}{12}$,其积为$\frac{9 \times 11}{10 \times 12} = \frac{99}{120} = \frac{33}{40}$,$\frac{33}{40}$仍然小于1,符合真分数的定义,这些实例从具体计算的角度支持了命题的正确性。
进一步分析,真分数的值小于1,而两个小于1的正数相乘,其结果必然小于这两个数中的任何一个,因此也必然小于1,这一性质在实数范围内同样成立,而真分数作为小于1的正有理数,其乘积自然也小于1,我们可以将真分数视为区间$(0,1)$内的有理数,该区间在乘法运算下具有封闭性,即任意两个属于$(0,1)$的数相乘,结果仍在$(0,1)$内,这是由实数乘法的单调性决定的:若$0 < x < 1$且$0 < y < 1$,则$x \times y < x \times 1 = x$,x \times y > 0 \times y = 0$,0 < x \times y < 1$。
为了更系统地展示不同真分数相乘的结果,我们可以通过表格列举若干实例:
| 第一个真分数 | 第二个真分数 | 积(未约分) | 积(约分后) | 是否为真分数 |
|---|---|---|---|---|
| $\frac{1}{2}$ | $\frac{1}{3}$ | $\frac{1}{6}$ | $\frac{1}{6}$ | 是 |
| $\frac{3}{4}$ | $\frac{2}{5}$ | $\frac{6}{20}$ | $\frac{3}{10}$ | 是 |
| $\frac{5}{6}$ | $\frac{7}{8}$ | $\frac{35}{48}$ | $\frac{35}{48}$ | 是 |
| $\frac{1}{10}$ | $\frac{9}{10}$ | $\frac{9}{100}$ | $\frac{9}{100}$ | 是 |
| $\frac{4}{7}$ | $\frac{3}{7}$ | $\frac{12}{49}$ | $\frac{12}{49}$ | 是 |
从表中可以看出,无论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如何变化(只要满足分子小于分母),它们的乘积在约分后仍然是一个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即真分数,这一规律在所有实例中都得到了验证,进一步强化了命题的普遍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结论的成立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两个分数必须均为正真分数,如果涉及负分数或零,结论将不再成立。$-\frac{1}{2}$和$\frac{1}{3}$的积为$-\frac{1}{6}$,这是一个负分数,不属于真分数的范畴;而$\frac{1}{2}$和$0$的积为$0$,$0$既不是真分数也不是假分数,在讨论“两个真分数的积一定是真分数”时,必须明确真分数的定义域为正真分数,即分子和分母均为正整数且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
从数学逻辑的角度来看,命题“两个真分数的积一定是真分数”可以通过全称命题的形式表达:“对于所有正真分数$\frac{a}{b}$和$\frac{c}{d}$,$\frac{a}{b} \times \frac{c}{d}$是正真分数”,根据前面的推导,我们已经通过不等式证明了$a \times c < b \times d$,因此这一全称命题是成立的,在数学证明中,这种基于定义和不等式推导的方法具有普遍性和严谨性,能够确保结论的正确性不受具体数值的影响。
从分数乘法的几何意义来看,真分数可以理解为单位“1”的一部分。$\frac{1}{2}$表示将单位“1”平均分成2份后取其中的1份,两个真分数相乘,相当于先对单位“1”进行第一次分份并取部分,再对所得结果进行第二次分份并取部分,最终得到的结果必然是单位“1”的更小的一部分,因此其值仍然小于1,这种直观的几何解释也为命题的正确性提供了支持。
通过定义分析、不等式推导、实例验证、表格展示以及几何意义解释等多种方法,我们可以确认“两个真分数的积一定是真分数”这一命题在正真分数的范畴内是正确的,这一结论不仅反映了分数乘法的基本性质,也体现了数学中逻辑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普遍性,在实际数学学习和应用中,理解这一性质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分数运算的规律,并为解决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奠定基础。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如果两个分数中有一个是假分数,它们的积一定是真分数吗?
解答:不一定,假分数的值大于或等于1,与真分数相乘时,结果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真分数$\frac{1}{2}$与假分数$\frac{3}{2}$的积为$\frac{3}{4}$(真分数);真分数$\frac{2}{3}$与假分数$\frac{3}{2}$的积为$1$(既非真分数也非假分数);真分数$\frac{1}{2}$与假分数$\frac{5}{2}$的积为$\frac{5}{4}$(假分数),积是否为真分数取决于两个分数的具体数值。
问题2:为什么两个真分数的积一定小于1,而两个大于1的数相乘结果会更大?
解答:真分数的值小于1,根据乘法的性质,一个小于1的正数乘以另一个正数,相当于将这个数“缩小”,因此结果仍然小于1,而两个大于1的数相乘时,相当于将每个数“放大”,因此结果会大于原来的任何一个数。$\frac{1}{2} \times \frac{1}{3} = \frac{1}{6} < \frac{1}{2}$,而$2 \times 3 = 6 > 2$,这一差异源于乘法对数值大小的影响方向取决于乘数是否大于1。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冀ICP备2021017634号-12
冀公网安备130628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