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收购驾驶证分数靠谱吗?风险和后果有哪些?
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经济特区,机动车保有量持续位居全国前列,伴随而来的是交通违法行为的频发,驾驶证记分制度在规范驾驶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部分驾驶员因日常驾驶中不小心出现违法扣分,面临驾驶证记满12分需重新学习考试的风险,由此催生了“收购驾驶证分数”的灰色产业,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更扰乱了交通管理秩序,对道路交通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从法律层面分析,《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明确指出,对机动车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记分,遵循“谁违法、谁记分”的原则,处罚对象是违法机动车的驾驶人,驾驶证记分是交通管理部门根据驾驶人违法行为作出的行政管理措施,旨在督促驾驶人遵守交通规则,保障道路安全,买卖驾驶证分数实质上是将记分这一行政管理措施商品化,通过虚构违法事实或顶替处理等方式,使非违法驾驶人承担本应由违法驾驶人承担的法律后果,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若情节严重,还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妨害公务罪或伪证罪等,面临刑事责任。
从现实操作来看,“收购驾驶证分数”通常通过中介或线上平台进行,中介以每分100元至200元不等的价格收购未被记满12分的驾驶证分数,再将其出售给有需要的驾驶员,用于处理交通违法记录,一辆车在一个记分周期内有10分违法记录,车主可通过中介找到10名“分贩”,用他们的驾驶证分数处理违法,从而避免自己记满12分,这种操作看似“解决”了问题,实则埋下多重隐患:对“卖分人”而言,其驾驶证信息可能被用于处理严重交通违法(如肇事逃逸、酒驾等),一旦发生事故,将面临法律纠纷和连带责任;对“买分人”而言,这种违法行为纵容了其侥幸心理,未能真正认识到交通违法的危害,容易再次违法;对社会而言,买卖分数破坏了交通管理的公平性,使得违法成本转嫁,削弱了记分制度的惩戒作用,不利于营造安全的交通环境。
交通管理部门对“收购驾驶证分数”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打击态势,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同一驾驶证多次处理不同车辆违法、短时间内处理多起违法异常等情况进行重点筛查,一旦发现买卖分数的线索,将依法对违法双方进行处罚,2022年深圳交警曾查处一起典型案例:中介黄某通过社交平台收购20余本驾驶证分数,为10余辆车的违法记录“销分”,被抓获后,黄某因提供虚假证言被处以行政拘留,参与卖分的12名驾驶人也被依法处罚,深圳还推行了“学法减分”政策,符合条件的驾驶人可通过参加网上学习考试减免记分,为驾驶员提供了合法的分数补救渠道,从源头上减少了买卖分数的需求。
为杜绝“收购驾驶证分数”现象,需要多方合力,驾驶员应树立正确的交通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避免违法扣分;要充分认识买卖分数的法律风险,切勿因小利而触犯法律;交通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对异常违法行为的识别能力,加大对中介的打击力度;社会应加强对交通法律法规的宣传,营造“违法必究、记分严肃”的舆论氛围,让驾驶员明白驾驶证分数不可买卖,交通安全不容儿戏。
以下是相关问答FAQs:
Q1:买卖驾驶证分数会受到哪些具体处罚?
A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买卖驾驶证分数属于提供虚假证言或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行为,一般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若涉及严重交通违法(如肇事逃逸、酒驾等)并造成严重后果,还可能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参与卖分的驾驶证将被暂扣6个月,驾驶证一次记12分,驾驶人需重新参加科目一考试并合格后才能恢复驾驶资格。
Q2:“学法减分”政策如何申请?能减多少分?
A2:“学法减分”是公安部推出的便民措施,符合条件的驾驶人可通过“交管12123”APP申请,申请条件包括:驾驶证处于正常状态,当前记分周期内有记分但未满12分,无交通事故未处理、驾驶证未审验等情形,学习内容包括交通安全和文明驾驶相关知识,学习30分钟并通过考试后,可减免1分,一个记分周期内最多可减免6分,需要注意的是,“学法减分”只能减免已产生的记分,不能替代处理违法记录,且需在记分周期内有效完成。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冀ICP备2021017634号-12
冀公网安备130628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