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资源 > 分数除法说课,如何突破难点让学生轻松掌握?

分数除法说课,如何突破难点让学生轻松掌握?

shiwaishuzidu2025年11月15日 08:38:55学习资源4

,它不仅是学生理解分数运算体系的关键环节,更是连接整数除法、分数乘法与后续百分数、比例等知识的桥梁,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教材定位、分析学生认知特点,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掌握算法,并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下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七个方面,对分数除法的教学进行详细阐述。

教材分析 主要包括“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两部分,通常安排在五年级下册或六年级上册,在知识体系中,它承接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乘法等基础,又为后续解决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学习百分数和比例奠定了基础,教材编排注重通过实际情境引入问题,借助直观模型(如线段图、长方形纸)帮助学生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这一核心本质,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算理到算法的认知过程。“分数除以整数”部分,教材常通过“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或图形分析,发现分数除以整数可以转化为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从而理解算法背后的道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分数除法前,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乘法以及整数除法的意义,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分数除法的算理与学生已有的整数除法经验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一个数除以分数”需要理解“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这一抽象结论,学生容易出现机械记忆算法而忽略算理理解的问题,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容易混淆分数乘除法的应用场景,需要通过对比练习强化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认知特点,本课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归纳等活动,经历探索分数除法算理的过程,培养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培养严谨的思考习惯和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掌握“分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的推导过程,以及分数除法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法学法

教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引导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借助多媒体、图形教具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算理,通过“设疑—探究—发现”的引导过程,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

学法: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折纸、画线段图等活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思路,在“做中学”“思中学”中深化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铺垫

创设情境:妈妈买了4/5千克水果,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千克?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5÷2,并提问:“这道题与之前学的整数除法有什么联系?”通过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平均分),自然过渡到分数除法,明确“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新知,理解算理

分数除以整数
出示问题:把4/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
(1)动手操作:让学生用长方形纸表示4/5米,通过对折平均分成2份,直观看到每段是2/5米,即4/5÷2=2/5。
(2)算法探究:提问“除了直接分,还能用其他方法计算吗?”引导学生联系分数乘法,发现4/5÷2=4/5×1/2=2/5,初步感知“除以一个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3)验证归纳:通过举例(如4/5÷3,4/5÷4)验证方法的普遍性,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一个数除以分数
出示问题:小明骑自行车2/3小时走了2千米,他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数量关系分析: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列式为2÷2/3。
(2)直观模型辅助:用线段图表示2千米的路程,将2/3小时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3小时,对应的路程是1千米;再求3个1/3小时(即1小时)行的路程,就是1×3=3千米,从而得出2÷2/3=3。
(3)算理抽象:引导学生将“2÷2/3”转化为“2×(3/2)”,结合线段图理解“除以2/3,就是求2里面有几个2/3,即求2的3/2倍”,从而归纳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设计分层练习,促进知识内化:

  1. 基础题:直接计算(如3/5÷6,8÷2/7),巩固算法;
  2. 对比题:辨析(如“4/9÷2”与“4/9×1/2”),强化算理联系;
  3. 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如“一根绳子长3/4米,用去1/3,用去多少米?”),区分乘除法应用场景。

(四)课堂小结,回顾提升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通过师生共同梳理,明确“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强调“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  
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1. 分数除以整数  
   4/5÷2=4/5×1/2=2/5  
   方法: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2. 一个数除以分数  
   2÷2/3=2×3/2=3(千米)  
   方法: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注意:结果要化简!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如何帮助学生理解“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它的倒数”这一抽象算理?
解答:理解这一算理需要借助直观模型和已有知识经验,通过具体问题情境(如“2÷2/3”)引导学生用线段图或图形操作展示“求2里面有几个2/3”的过程,将“除法”转化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乘法问题,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说明“2÷2/3=2×(3/2)”的本质是“求2的3/2倍”,通过“数形结合”将抽象算理可视化,通过对比整数除法与分数除法的转化过程(如10÷2=10×1/2),让学生发现“除以一个数等于乘它的倒数”的普遍规律,从而消除抽象感,建立知识联系。

问题2:学生在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如何区分该用乘法还是除法?
解答:区分乘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明确“单位‘1’”与“分率”的对应关系,具体方法如下:(1)找单位“1”:题中“是”“占”“比”等字后面的量通常是单位“1”;(2)判断单位“1”是否已知:若单位“1”已知,求分率对应的量用乘法(单位“1”×分率=分率对应的量);若单位“1”未知,已知分率对应的量,用除法(分率对应的量÷分率=单位“1”)。“一根绳子长12米,用去了1/3,用去多少米?”中,单位“1”是“绳子的总长12米”(已知),求用去的长度,用乘法:12×1/3=4(米);“一根绳子用去了4米,占全长的1/3,全长多少米?”中,单位“1”是“全长”(未知),用除法:4÷1/3=12(米),通过对比练习和画线段图分析,学生能逐步掌握判断方法。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shuzidu.com/xuexiziyuan/29560.html

分享给朋友:

“分数除法说课,如何突破难点让学生轻松掌握?” 的相关文章

防溺水手抄报简单好画

防溺水手抄报简单好画

设计 (一)溺水危害知多少 危害类型 具体描述 生命危险 溺水会导致呼吸道被水堵塞,无法正常呼吸,短时间内就会使人窒息,若不及时救援,很可能造成死亡,人在水中挣扎时,一旦体力不支,就会沉入水底,面临极大...

观后感600字

观后感600字

《[影片名称]》观后感 回顾 《[影片名称]》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精彩的剧情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故事围绕着[主要人物及核心事件]展开,从[开头情境]逐渐推进到[关键冲突点],再到最后的[结局呈现],整个过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在影片中...

思想汇报范文

思想汇报范文

思想动态 在生活与工作的双重历练下,我的思想经历了深刻的波动与成长,面对日常琐事的繁杂以及工作任务的艰巨挑战,内心时常陷入焦虑与自我怀疑的漩涡,正是这些困境成为了磨砺心智的试金石,促使我不断反思、调整,逐步探寻内心的平衡与坚定。 具体事...

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 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 性格特点 典型情节 启示 唐僧 心地善良,信仰坚定,但有时固执己见 多次因“慈悲为怀”误会孙悟空,如“三打白骨精”中将其驱逐 坚持理想需与智慧结合,避免盲目...

作文

作文

引言 在生活的广袤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舞者,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故事,而这些故事的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宝贵的经验和无尽的思考,本文将通过具体事例,深入剖析生活中的点滴,探寻那些隐藏在日常背后的真谛。 成长的烦恼与突破 (一...

写事作文

写事作文

家庭阅读时光 在我家,每天晚上都有一段温馨的阅读时光。 阅读前的准备 傍晚,吃完晚饭,一家人围坐在客厅,爸爸把沙发收拾得整整齐齐,还特意打开了暖黄色的台灯,让灯光洒在茶几上,营造出温馨的氛围,妈妈从书架上小心翼翼地拿下几本精心挑选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