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再认识二ppt,分数单位与整体关系怎么教?
在数学教学中,“分数的再认识二”是学生在初步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分数概念理解的重要课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的区分、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等核心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教师可以借助精心设计的PPT进行教学,通过直观的演示、互动的环节和清晰的逻辑,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对分数的完整认知,以下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PPT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建议以及相关问答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能熟练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数的化简和通分,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活中的分数实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 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的区分、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 难点: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推导过程,灵活运用分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设计
(一)情境导入:生活中的分数
PPT展示一组生活图片,如分披萨、折纸、测量身高等场景,提问:“这些情境中,你发现了哪些分数?它们表示什么意义?”通过具体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回顾分数的初步认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问题引导:PPT呈现问题“把3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3÷4)和分数算式(3/4),观察两者之间的关系。
- 结论总结:通过多个实例(如7÷5=7/5、m÷n=m/n,n≠0),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并用表格对比展示:
| 除法算式 | 分数形式 | 各部分对应关系 |
|---|---|---|
| 3÷4 | 3/4 | 被除数→分子,除数→分母 |
| 7÷5 | 7/5 | 商→分数值 |
- 练习巩固:PPT出示填空题(如“5÷8=( )/( )”),学生抢答后教师强调“分母不能为0”。
(三)真分数与假分数
- 概念引入:PPT展示两个图形,分别表示5/6(小于1的分数)和7/6(大于1的分数),提问:“这两个分数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观察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
- 定义总结:
- 真分数:分子<分母,如2/3、3/5,真分数<1。
- 假分数:分子≥分母,如5/4、6/6,假分数≥1。
- 图形辅助:用圆形或长方形图示展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直观区别,如假分数可表示“一个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如7/6=1+1/6)。
(四)分数的基本性质
- 操作探究:PPT展示三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分别平均分成2、4、8份,涂色部分表示1/2、2/4、4/8,提问:“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得出“1/2=2/4=4/8”。
- 性质推导: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并用表格验证:
| 原分数 | 分子分母同时×2 | 分子分母同时÷2 |
|---|---|---|
| 1/2 | 2/4 | |
| 4/8 | 2/4 |
- 应用拓展:PPT出示例题“将18/24化成最简分数”,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强调“最简分数:分子分母互质”。
(五)分数的大小比较
- 同分母分数:PPT对比3/7和2/7,引导学生总结“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
- 异分母分数:通过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如比较2/3和3/4,步骤如下:
- 通分:2/3=8/12,3/4=9/12
- 比较:8/12<9/12,所以2/3<3/4
- 特殊情况:PPT展示“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如3/5>3/8)和“与1比较”(如5/6<1,7/6>1)。
(六)课堂小结与练习
PPT以思维导图形式回顾本节课知识点,并分层设计练习题:
- 基础题:填空、判断(如“4/5是最简分数”)。
- 提升题:通分并比较大小(如5/6和7/9)。
- 拓展题:用分数表示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如“小明看了一本书的3/4,还剩几分之几?”)。
教学过程建议
- 互动环节:在PPT中嵌入“拖拽匹配”游戏(如将真分数和假分数拖拽到对应区域),增强课堂趣味性。
-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并派代表展示结果,教师点评补充。
- 错题分析:展示典型错例(如“通分时忘记找最小公倍数”),引导学生纠正错误,强化理解。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与“除法商不变性质”的联系?
解答:可通过类比推理引导学生发现两者的内在一致性,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对应到分数中“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PPT可设计对比表格,并举例说明(如4÷2=2,(4×3)÷(2×3)=12÷6=2;4/2=2,(4×3)/(2×3)=12/6=2),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问题2:学生在比较异分母分数时容易出错,如何有效突破这一难点?
解答:可采用“三步法”教学,并通过PPT动态演示:
- 通分:找到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如6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18);
- 转化:将两个分数分别化成同分母分数(如5/6=15/18,4/9=8/18);
- 比较:根据分子大小判断结果(15/18>8/18)。
设计分层练习:先练习通分,再逐步过渡到比较大小,最后解决实际问题(如“哪杯饮料更甜?”),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提升学生的熟练度。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冀ICP备2021017634号-12
冀公网安备130628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