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溶液,该怎样计算所需溶质质量?
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溶液进行实验或配制,首先需要明确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即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计算公式为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以16%的溶液为例,表示每100g溶液中含有16g溶质和84g溶剂(通常为水,但需根据实际情况确认溶剂种类),在实际应用中,准确配制该浓度的溶液需遵循规范步骤,例如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溶质(或量筒量取液体溶质)、在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最后转移到试剂瓶中贴标签保存。
若涉及稀释操作,需依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的原理进行计算,将16%的溶液稀释为8%的溶液,可设需16%溶液的质量为m1,稀释后溶液质量为m2,则16%×m1=8%×m2,解得m2=2m1,即需加入与原溶液质量相等的水,若用于化学反应,需考虑溶质与反应物的化学计量关系,例如16%的NaOH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16%,若取100g该溶液,则含NaOH 16g,其物质的量为16g/40g/mol=0.4mol,可根据化学方程式参与反应,以下是不同质量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对比表:
| 溶液质量(g) | 溶质质量(g) | 溶剂质量(g,假设为水) |
|---|---|---|
| 100 | 16 | 84 |
| 200 | 32 | 168 |
| 500 | 80 | 420 |
在使用16%的溶液时,需注意其稳定性,某些溶液(如易挥发的酸、碱)长期存放可能导致浓度变化,需定期标定,实验操作中需佩戴防护用具,避免溶质腐蚀或刺激皮肤,若用于工业生产,还需考虑成本控制,例如通过回收溶剂或优化反应条件提高溶质利用率,在实验室配制时,称量工具的精度(如托盘天平精确到0.1g)和量筒的规格选择(如量取液体时选用比待测体积稍大的量筒)都会影响最终浓度的准确性,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相关问答FAQs:
-
问:配制500g 16%的NaCl溶液,需要NaCl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答: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500g×16%=80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500g-80g=420g,因此需要称量80g NaCl和420g水(或先量取420mL水,因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 -
问:将100g 16%的硫酸溶液稀释为8%的溶液,需要加入多少水?
答: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原溶液中溶质质量=100g×16%=16g,设加入水的质量为x,则稀释后溶液质量=(100+x)g,溶质质量分数=16g/(100+x)g×100%=8%,解得x=100g,因此需要加入100g水。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冀ICP备2021017634号-12
冀公网安备130628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