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分母分数加法教案如何突破教学难点?
,学生在掌握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理解通分的原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以下是一份详细的异分母分数加法教案设计,包含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练习设计及教学反思等内容。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理解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 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 难点:理解通分的必要性,掌握通分的方法,灵活运用通分解决异分母分数加法问题。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方格纸、练习题卡等。
- 学生准备直尺、彩笔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
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图片:一个披萨被平均切成8块,小明吃了其中的3块;另一个披萨被平均切成6块,小红吃了其中的2块,提问:两人一共吃了这个披萨的几分之几?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frac{3}{8} + \frac{2}{6}$。 -
提出问题:
提问:“$\frac{3}{8}$和$\frac{2}{6}$的分母不同,直接相加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分数单位的知识,明确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数(即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
(二)探究新知,理解算理
-
复习旧知:
- 同分母分数加法:$\frac{1}{5} + \frac{2}{5} = \frac{3}{5}$,强调“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 通分的意义:将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
-
探究通分方法:
- 操作活动:
学生分组活动,用圆形纸片表示$\frac{3}{8}$和$\frac{2}{6}$,通过折叠或涂色的方式找到两个分数的相同分母。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发现最小公倍数的作用。 - 总结通分步骤:
- 找出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
- 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
- 操作活动:
-
例题讲解:
计算$\frac{3}{8} + \frac{2}{6}$:- 第一步:通分,8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24。
$\frac{3}{8} = \frac{3 \times 3}{8 \times 3} = \frac{9}{24}$,
$\frac{2}{6} = \frac{2 \times 4}{6 \times 4} = \frac{8}{24}$。 - 第二步:计算。$\frac{9}{24} + \frac{8}{24} = \frac{17}{24}$。
- 第三步:结果化简($\frac{17}{24}$已是最简分数)。
- 第一步:通分,8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24。
-
归纳法则:
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步骤:- 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
- 同分母分数相加;
- 结果化简(能约分的要约分)。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
基础练习:
- 计算下列各题:
$\frac{1}{3} + \frac{1}{4}$ = $\frac{4}{12} + \frac{3}{12} = \frac{7}{12}$;
$\frac{5}{6} + \frac{3}{8}$ = $\frac{20}{24} + \frac{9}{24} = \frac{29}{24}$。 - 判断对错:$\frac{2}{5} + \frac{1}{3} = \frac{3}{8}$(错误,未通分)。
- 计算下列各题:
-
提升练习:
- 解决实际问题:一根绳子长$\frac{3}{4}$米,另一根长$\frac{2}{5}$米,两根绳子一共长多少米?
列式:$\frac{3}{4} + \frac{2}{5} = \frac{15}{20} + \frac{8}{20} = \frac{23}{20}$(米)。
- 解决实际问题:一根绳子长$\frac{3}{4}$米,另一根长$\frac{2}{5}$米,两根绳子一共长多少米?
-
拓展练习:
计算$\frac{1}{2} + \frac{1}{4} + \frac{1}{8}$,引导学生逐步通分计算。
(四)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
学生总结:
提问:“今天学习了什么?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步骤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通分和计算的过程。 -
教师补充:
强调通分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计算时要细心检查是否通分和化简。
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法
1. 算理: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
2. 步骤:
- 通分(找最小公倍数)
- 同分母相加
- 化简结果
例题:$\frac{3}{8} + \frac{2}{6}$
= $\frac{9}{24} + \frac{8}{24}$
= $\frac{17}{24}$
教学反思
- 成功之处:通过情境创设和操作活动,学生直观理解了通分的必要性,能按照步骤正确计算。
-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找最小公倍数时效率较低,需加强练习。
- 改进方向:设计分层练习,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为什么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
解答:因为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frac{1}{3}$的分数单位是$\frac{1}{3}$,$\frac{1}{4}$的分数单位是$\frac{1}{4}$,无法直接合并,只有通过通分将分数单位化成相同后,才能进行加减运算。
问题2:通分时如何快速找到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解答:常用的方法有:
- 列举倍数法:分别列出两个分母的倍数,找出最小的共同倍数,例如6和8的倍数中,最小公倍数是24。
- 分解质因数法:将两个分母分别分解质因数,取各质因数的最高次幂相乘,6=2×3$,$8=2^3$,最小公倍数$=2^3×3=24$。
- 短除法:用短除法求出两个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再用两数之积除以最大公因数得到最小公倍数,例如6和8的最大公因数是2,最小公倍数$=\frac{6×8}{2}=24$。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冀ICP备2021017634号-12
冀公网安备130628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