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掌握计算技巧?
,它是基于整数乘法和分数意义基础上的延伸,也是后续学习分数除法、百分数、比及比例等知识的基础,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下面将从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实际应用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分数乘法的意义
分数乘法的意义需要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是分数乘法最核心、最基础的意义;二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这是整数乘法意义的推广。
-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根绳子长10米,用去了它的$\frac{3}{5}$,用去了多少米?”这里的“用去了它的$\frac{3}{5}$”就是指10米的$\frac{3}{5}$,即求10$\times\frac{3}{5}$,从分数的意义来看,$\frac{3}{5}$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3份”,所以10米的$\frac{3}{5}$就是把10米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10$\div$5=2米,再取3份,就是2$\times$3=6米,10$\times\frac{3}{5}$=6米,这类问题中,“一个数”是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是分率,乘积就是所求的具体量。 -
“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
“$\frac{2}{7}$+$\frac{2}{7}$+$\frac{2}{7}$”就是求3个$\frac{2}{7}$相加,根据乘法的定义,可以用乘法表示为3$\times\frac{2}{7}$,计算时,3$\times\frac{2}{7}$=$\frac{2}{7}$+$\frac{2}{7}$+$\frac{2}{7}$=$\frac{2+2+2}{7}$=$\frac{6}{7}$,这与整数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意义完全一致,只是加数变成了分数。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基于分数乘法的意义推导而来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分数与整数相乘
分数与整数相乘,用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计算时要注意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即在分子分母之间找最大公因数进行约分),可以使计算简便。
法则:整数$\times$分数=$\frac{整数\times分子}{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
示例:6$\times\frac{3}{4}$=$\frac{6\times3}{4}$=$\frac{18}{4}$=$\frac{9}{2}$(先约分:6和4的最大公因数是2,6$\div$2=3,4$\div$2=2,\frac{6\times3}{4}$=$\frac{3\times3}{2}$=$\frac{9}{2}$)。
分数与分数相乘
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同样,计算前要先观察分子分母有没有公因数,有公因数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法则:分数$\times$分数=$\frac{分子\times分子}{分母\times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
示例:$\frac{2}{3}$$\times\frac{3}{5}$=$\frac{2\times3}{3\times5}$=$\frac{6}{15}$=$\frac{2}{5}$(先约分:2和5没有公因数,3和3的最大公因数是3,约分后为$\frac{2\times1}{1\times5}$=$\frac{2}{5}$)。
带分数乘法
带分数乘法需要先将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按照分数乘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步骤:带分数$\rightarrow$假分数$\rightarrow$按分数乘法法则计算$\rightarrow$结果是最简分数(如果是假分数,可以化成带分数)
示例:1$\frac{1}{2}$$\times\frac{2}{3}$=$\frac{3}{2}$$\times\frac{2}{3}$=$\frac{3\times2}{2\times3}$=$\frac{6}{6}$=1。
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法同样满足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利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 乘法交换律:a$\times$b=b$\times$a
示例:$\frac{5}{6}$$\times$12=12$\times\frac{5}{6}$=10(12和6先约分,12$\div$6=2,2$\times$5=10) - 乘法结合律:(a$\times$b)$\times$c=a$\times$(b$\times$c)
示例:$\frac{3}{4}$$\times\frac{2}{5}$$\times\frac{5}{3}$=$\frac{3}{4}$$\times$($\frac{2}{5}$$\times\frac{5}{3}$)=$\frac{3}{4}$$\times\frac{10}{15}$=$\frac{3}{4}$$\times\frac{2}{3}$=$\frac{6}{12}$=$\frac{1}{2}$(更简便的是先算$\frac{2}{5}$$\times\frac{5}{3}$=$\frac{10}{15}$=$\frac{2}{3}$,再算$\frac{3}{4}$$\times\frac{2}{3}$) - 乘法分配律:(a+b)$\times$c=a$\times$c+b$\times$c
示例:($\frac{1}{2}$+$\frac{1}{3}$)$\times\frac{6}{7}$=$\frac{1}{2}$$\times\frac{6}{7}$+$\frac{1}{3}$$\times\frac{6}{7}$=$\frac{6}{14}$+$\frac{6}{21}$=$\frac{3}{7}$+$\frac{2}{7}$=$\frac{5}{7}$(先利用分配律展开,再分别计算并约分)
分数乘法的实际应用
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这是分数乘法最直接的应用,如求“一堆煤的$\frac{2}{3}$”“一本书的页数的$\frac{3}{4}$”等。
示例:某班有50名学生,其中男生占$\frac{3}{5}$,男生有多少人?
解:50$\times\frac{3}{5}$=30(人),答:男生有30人。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这类问题中,关键是要找准单位“1”的量,明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是在单位“1”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的。
- 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单位“1”的量$\times$(1+$\frac{几}{几}$)=所求的量
示例:一件上衣原价300元,降价$\frac{1}{6}$后,现价是多少元?
解:降价$\frac{1}{6}$是指原价的$\frac{1}{6}$,现价是原价的(1-$\frac{1}{6}$)=$\frac{5}{6}$。
300$\times\frac{5}{6}$=250(元),答:现价是250元。 - 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单位“1”的量$\times$(1-$\frac{几}{几}$)=所求的量
示例:修一条路,已经修了全长的$\frac{3}{4}$,还剩800米未修,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解:未修的800米占全长的(1-$\frac{3}{4}$)=$\frac{1}{4}$,设全长为x米,则x$\times\frac{1}{4}$=800,x=3200(米),答:这条路全长3200米。
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这类问题涉及多个分数,需要明确每个分数对应的单位“1”是否相同,逐步求解。
示例:一堆煤有12吨,第一次用去了它的$\frac{1}{3}$,第二次用去了剩下的$\frac{1}{2}$,还剩多少吨?
解:第一次用去:12$\times\frac{1}{3}$=4(吨),剩下:12-4=8(吨);
第二次用去:8$\times\frac{1}{2}$=4(吨),还剩:8-4=4(吨)。
答:还剩4吨。
分数乘法计算的注意事项
- 找准单位“1”: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是关键,单位“1”的量已知时用乘法,未知时用除法。
- 约分的技巧:计算前要先观察分子分母有没有公因数,尽量在计算前约分,这样可以简化计算,避免得到较大的分子分母后再约分。
- 结果的化简:计算结果如果不是最简分数,一定要化成最简分数(即分子分母互质);如果是假分数,可以根据需要化成带分数。
-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与区别
分数乘法是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对比维度 | 整数乘法 | 分数乘法 |
---|---|---|
意义 |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 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②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 |
计算法则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 |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 |
运算定律 |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同样适用 |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同样适用 |
结果形式 | 整数 | 分数(最简分数或带分数) |
分数乘法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 注重算理理解:通过图形(如长方形、圆形等)分割、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避免机械记忆计算法则。
- 强化对比练习:将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分数加法等进行对比,区分它们的异同,防止混淆(如$\frac{1}{2}$+$\frac{1}{3}$≠$\frac{1}{2+3}$,而$\frac{1}{2}$$\times\frac{1}{3}$=$\frac{1}{6}$)。
- 联系生活实际: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分数乘法的应用价值,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分数乘法中,为什么“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这个法则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解答:分数乘法“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法则是基于分数的意义和乘法的定义推导出来的,以$\frac{a}{b}$$\times\frac{c}{d}$为例,$\frac{a}{b}$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b份,取其中的a份”,$\frac{c}{d}$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d份,取其中的c份”,\frac{a}{b}$$\times\frac{c}{d}$就相当于先求$\frac{a}{b}$的$\frac{c}{d}$,即把$\frac{a}{b}$平均分成d份,每份是$\frac{a}{b\times d}$,再取其中的c份,\frac{a\times c}{b\times d}$,分数乘法就是分子相乘、分母相乘。$\frac{2}{3}$$\times\frac{3}{4}$就是把$\frac{2}{3}$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frac{2}{3\times4}$=$\frac{2}{12}$,取3份就是$\frac{2\times3}{12}$=$\frac{6}{12}$=$\frac{1}{2}$,即$\frac{2\times3}{3\times4}$=$\frac{6}{12}$=$\frac{1}{2}$。
问题2:在计算分数乘法时,什么时候需要先约分?不先约分会有什么影响?
解答:在计算分数乘法时,只要分子和分母有公因数,都应该先约分,约分可以在计算前进行(即在分子相乘、分母相乘之前,先约去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也可以在计算后进行(即分子分母相乘得到结果后,再约分),但通常推荐先约分,这样可以简化计算过程,减少大数相乘的麻烦,降低计算错误的概率,计算$\frac{12}{25}$$\times\frac{5}{6}$,如果先约分:12和6的最大公因数是6,12$\div$6=2,6$\div$6=1;5和25的最大公因数是5,5$\div$5=1,25$\div$5=5,所以原式=$\frac{2\times1}{5\times1}$=$\frac{2}{5}$,如果不先约分,计算过程为$\frac{12\times5}{25\times6}$=$\frac{60}{150}$,再约分(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30)=$\frac{60\div30}{150\div30}$=$\frac{2}{5}$,显然,先约分计算更简便,尤其是当分子分母较大时,先约分能有效避免大数计算带来的困难和错误。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