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一如何让三年级学生轻松理解分数含义?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一分、折一折、画一画等实践活动,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体验分数的形成过程;在小组合作与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分数。
-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所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理解“平均分”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若干,彩笔,课件(包含分月饼、分苹果等情境图,分数各部分名称示意图)。 学生准备: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若干,彩笔,剪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 课件出示情境图:中秋节到了,妈妈买了1个月饼,要分给小红和小明两个人,怎样分才公平呢?(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每人分得半个月饼)
- 提问:半个月饼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能表示吗?(学生回答不能,引出新的数——分数)
-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建构概念
-
认识1/2 (1)分一分:教师拿出一个圆形纸片,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动手操作,汇报分法(对折),教师强调“平均分”。 (2)涂一涂:请学生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个圆的一半,也就是它的1/2。(板书:1/2,读作:二分之一) (3)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这个圆的1/2是涂色部分”,“涂色部分是这个圆的1/2”。 (4)写一写:教师讲解分数的写法:先写中间的横线(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分母写在下面,表示平均分成几份;最后把分子写在上面,表示取其中几份,学生跟着书写1/2,并说出各部分名称(分数线、分母、分子)。 (5)练一练:出示一个正方形,怎样表示它的1/2?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并展示作品。
-
认识1/3、1/4等其他分数 (1)迁移类推:如果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呢?(学生回答1/3,板书:1/3,读作:三分之一)如果平均分成4份呢?(1/4,板书:1/4,读作:四分之一) (2)动手操作:学生拿出长方形纸片,折出它的1/3和1/4,并涂上颜色,小组内交流折法。 (3)汇报交流:请不同折法的学生展示,提问:虽然折法不同,但为什么都可以表示1/4呢?(引导学生理解: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1/4,与折法无关)
-
对比辨析,深化理解 (1)课件出示两个图形:一个平均分成2份,取1份,是1/2;另一个没有平均分成2份,取1份,提问:这个能表示1/2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强调“平均分”的重要性) (2)小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 基础练习(课件出示) (1)写出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 (图形: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1份,填1/4;一个圆形平均分成8份,涂3份,填3/8——此处可引出几分之几,但本节课重点为几分之一,可改为涂1份填1/8) (2)读出下面的分数:1/5、1/10、1/7。 (3)判断题:把一个蛋糕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
- 提高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图形: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3份,涂2份,引出2/3,作为拓展) (2)小组合作:用不同形状的纸片,折出你喜欢的几分之一,并和同桌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回顾提升
-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新朋友?你对分数有了哪些认识?
-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还学会了分数的读写方法,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寻找生活中的分数。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1/2 读作:二分之一 ——— 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几份) 分子(表示取其中几份)
1/3 读作:三分之一 1/4 读作:四分之一 ……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创设分月饼的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感知分数的含义,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重要性,并通过对比辨析加深对几分之一的理解,但在学生动手操作后的汇报环节,应给予学生更多表达的机会,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同时对于分数各部分名称的讲解可以更生动形象,帮助学生记忆,练习设计应更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相关问答FAQs
-
问:为什么在认识分数时要强调“平均分”? 答:因为“平均分”是分数产生的前提条件,只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才能用几分之一来准确表示,如果不平均分,每份的大小就不相等,也就无法用一个确定的分数来表示其中的一份,把一个蛋糕分成大小不等的两份,就不能说每份都是它的1/2,只有平均分后,每份才是它的1/2。
-
问: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容易出现哪些错误?如何纠正? 答: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容易出现以下错误:(1)忽略“平均分”,认为只要分成几份,其中一份就是几分之一,纠正方法:通过对比辨析(如平均分与不平均分的图形),让学生直观感受只有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2)混淆分子和分母的位置及含义,纠正方法:结合具体例子,反复强调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几份,分子表示取其中几份),并通过书写练习强化记忆。(3)对“几分之一”所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理解不清,纠正方法:通过大量动手操作(如折纸、涂色),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例如一个圆的1/2是它的一半,而1/4比1/2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分数表象。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