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享发现 > 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

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

shiwaishuzidu2025年07月18日 19:24:52分享发现98

不释卷这一成语背后,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智慧,它不仅描绘了古人勤奋好学的形象,更蕴含了对知识无尽追求的精神,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学习热情与智慧之光。

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

成语溯源

“手不释卷”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曹丕的《典论·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这里的“上”指的是曹操,意为曹操即使在行军打仗时也手不离书,后来,这一表述在《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中再次被提及:“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这两句话共同构成了“手不释卷”成语的历史渊源,前者强调了个人对知识的热爱,后者则突出了在繁忙事务中仍坚持学习的精神。

核心人物:吕蒙的转变

吕蒙是东吴的一员猛将,年轻时因家境贫寒未能读书,从军后凭借勇猛屡立战功,但文化知识的欠缺成为他进一步提升的瓶颈,孙权作为君主,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决定劝导吕蒙学习,他以自身经历为例,讲述自己如何利用碎片时间阅读史书、兵书,并提到汉光武帝刘秀在行军作战中仍坚持读书的事迹,以此激励吕蒙,起初,吕蒙以军务繁忙为由推脱,但在孙权的耐心劝说下,他开始尝试阅读《孙子》《六韬》《左传》《史记》等经典著作,随着知识的积累,吕蒙逐渐展现出惊人的变化,不仅在军事策略上更加精妙,还能引经据典,口才与见识大幅提升。

关键事件:孙权的劝学与吕蒙的觉醒

  • 孙权的劝学艺术
    孙权的劝学并非简单说教,而是通过三个层面打动吕蒙:

    • 现身说法:以自身“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的经历证明学习的实用性;
    • 榜样力量:列举汉光武帝刘秀“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和曹操“老而好学”的例子,强调学习与身份、年龄无关;
    • 降低门槛:建议吕蒙从《孙子》《六韬》等兵法入门,再逐步扩展至历史典籍,并指出“涉猎见往事”即可,无需深入研究。
  • 吕蒙的蜕变
    吕蒙起初认为“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但在孙权的激励下,他开始挤时间学习,甚至可能利用行军休整、夜间守备的间隙读书,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的学问突飞猛进,当鲁肃接替周瑜后与吕蒙讨论军事时,吕蒙的见解令鲁肃大为惊叹,赞叹他“非复吴下阿蒙”,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吕蒙的个人成长,也印证了“手不释卷”对能力提升的推动作用。

    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

成语的深层寓意

“手不释卷”不仅是对勤奋学习的形象描述,更揭示了以下三层内涵:

维度 解读
学习态度 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即使身处逆境(如贫困、军务繁忙)亦不放弃自我提升。
知识价值 书本知识能转化为实践智慧,如吕蒙通过阅读兵法、史书增强军事谋略。
时间管理 学习需主动“挤时间”,如孙权所言“卿言多务,孰若孤?”

历史影响与现代启示

吕蒙的故事成为后世“勤能补拙”的典范,他晚年被任命为吴国主将,在荆州之战中巧施“白衣渡江”计策,正是其学识与武艺结合的体现,而“手不释卷”的精神也影响了历代文人武将,如明代闵象南“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手不释卷”。

对现代人而言,这一成语启示我们:

  • 碎片化学习:即使忙碌,亦可利用通勤、午休等时间阅读;
  • 知识跨界:如吕蒙从兵法切入,逐步拓展至历史、战略,实现能力跃迁;
  • 持续迭代:学习不应止步于某一阶段,而需贯穿职业生涯甚至一生。

FAQs

问1:吕蒙读了哪些书?为什么孙权推荐这些书?
答:吕蒙主要阅读了《孙子》《六韬》等兵法和《左传》《史记》等历史书,孙权推荐这些书是因为它们是军事将领的必读之书,能够帮助吕蒙提升战略素养和历史视野,从而更好地带兵打仗。

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

问2:“手不释卷”与“韦编三绝”有何区别?
答:“手不释卷”强调持之以恒地读书,形容勤奋好学;而“韦编三绝”(孔子读《易》翻断编联竹简的牛皮绳)更侧重对经典书籍的反复研读与深思,两者均体现治学精神,但前者偏重学习习惯,后者突出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shuzidu.com/fenxiangfaxian/6353.html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吓成语

下一篇:夹的四字成语

“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 的相关文章

鸡与鸭的对话打一成语

鸡与鸭的对话打一成语

丰富多彩的成语世界里,每一个成语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有趣的故事,让我们聚焦于一个特别的谜题——“鸡与鸭的对话打一成语”,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充满了趣味和思考,它不仅考验我们对成语的熟悉程度,更引导我们去探索语言背后的逻辑与智慧。...

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语

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语

解答谜语时,我们常常需要借助联想和比喻来寻找符合谜底的词语或成语,对于“遇事不求人”这一谜面,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分析角度 字面意义 “遇事不求人”直接表达了在面对事情或问题时,不依赖他...

公用毛巾打一成语

公用毛巾打一成语

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谜语,它们以巧妙的方式考验着我们的思维和联想能力,我们就来探讨一个有趣的谜语——“公用毛巾打一成语”,这个谜语不仅生动有趣,而且结合了汉字的多义性和成语的丰富内涵,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猫狗像什么打一成语

猫狗像什么打一成语

猜谜的世界里,每一个谜面都是一扇通往智慧与趣味的大门,当我们面对“猫狗像什么打一成语”这一谜题时,不妨先静下心来,细细思索一番。 谜面 谜底 解析 猫狗像什么(打一成语) 如狼似虎 老虎属于猫科动物,...

零存整取打一成语

零存整取打一成语

解答“零存整取打一成语”这一谜题时,我们首先要理解“零存整取”的含义,零存整取是银行定期储蓄的一种基本类型,指的是储户在进行银行存款时约定存期、每月固定存入一定金额,到期后一次性支取本息的一种储蓄方式,这种储蓄方式的核心在于“积少成多”,即...

鲁达当和尚打一成语

鲁达当和尚打一成语

《水浒传》中,鲁达是一个性格豪爽、行事鲁莽却又充满正义感的人物,他因打死人而被迫出家为僧,这一情节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有趣的谜语,我们就来探讨“鲁达当和尚打一成语”的答案及其背后的故事。 谜底揭晓 谜底:半路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