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成语
不求甚解”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丰富且在不同语境下有着不同的解读,以下是关于“不求甚解”的详细解析:
项目 | 详情 |
---|---|
拼音 | bù qiú shèn jiě |
解释 | 原指读书只求理解大意,不着眼于一字一句的解释,无贬义,现多指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
出处 | 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示例 | “这人小的时候,诸事颟颟顸顸,不求甚解。”——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 |
近义词 | 囫囵吞枣、浅尝辄止、食古不化 |
反义词 | 穷原竟委、咬文嚼字、寻根究底 |
语法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指人学习不深入 |
成语故事与寓意
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的诗人,他厌恶官场的尔虞我诈,辞去彭泽县令后,归隐田园,过上了清贫的生活,他喜欢在耕作之余读书吟诗,自称“五柳先生”,在《五柳先生传》中,他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体现了陶渊明追求心灵自由和闲适的心态,而非单纯的读书方法,他倡导读书时少一些功利,多一些闲适,但做大学问仍需字斟句酌、寻根探源。
成语运用与辨析
不求甚解常用于形容学习或工作态度不认真、了解情况不深入,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时,如果只是粗枝大叶、不求甚解,就很难深入领会其精髓,与“浅尝辄止”相比,不求甚解更强调没有深入理解的愿望,而浅尝辄止则强调未深入学习或工作。
相关问答FAQs
问1:不求甚解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答:不求甚解原为中性词,指读书只求理解大意,不执着于字句的深究,但在现代用法中,多含贬义,形容学习或工作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
问2:不求甚解与哪些成语意思相近? 答:不求甚解的近义词有囫囵吞枣、浅尝辄止、食古不化等,这些成语都表示对事物或知识的了解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