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草不留成语
寸草不留”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丰富且深刻,以下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析:
项目 | 详情 |
---|---|
拼音 | cùn cǎo bù liú |
解释 | 原意指连一根小草都不留存,形容遭到天灾人祸后破坏得非常严重的景象。 比喻事物被彻底毁灭至毫无残余,也可指将人斩尽杀绝或把各种东西破坏殆尽,什么也不留下。 在现代汉语中还常扩展至抽象领域,如“把问题消灭得寸草不留”等隐喻用法。 |
出处 | 最早见于宋代楼钥的《攻媿集·英老真赞》:“大地一变,直教寸草不留。”该句描绘了天地剧变的场景,是“寸草不留”成语的早期用例。 |
例句 | 一场无情的大火把这座青山烧得寸草不留。 若是恼了我,连你西歧寸草不留。 |
近义词 | 片甲不留、斩尽杀绝、鸡犬不留 |
反义词 | 纵虎归山、完好无缺 |
语法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形容斩尽杀绝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 |
“寸草不留”这个成语背后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寓意,它不仅仅是对一种极端破坏状态的描述,更是对人们对待自然、对待他人以及对待问题时应该持有的谨慎态度和敬畏之心的提醒,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避免使用过于极端的手段去处理问题或对待他人,而是应该寻求更加和谐、平衡的解决方案。
“寸草不留”这个成语也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它提醒我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时,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关爱生命,避免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和破坏,在处理人际关系或社会问题时,我们也应该秉持着宽容、理解和尊重的态度,避免采取过激或极端的行为。
FAQs
-
问:“寸草不留”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哪些场景? 答:“寸草不留”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多种场景,包括但不限于:战争或军事打击后的荒凉景象、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等)造成的严重破坏、人为的彻底清除或摧毁行为(如拆迁、砍伐等),以及在抽象层面上表示对问题的彻底解决或消除。
-
问:“寸草不留”与“片甲不留”有什么区别? 答:“寸草不留”和“片甲不留”都是形容彻底清除或破坏的成语,但它们在具体含义和用法上有所不同。“寸草不留”更侧重于形容破坏的彻底性和残酷性,强调连微小的植物都被清除干净;而“片甲不留”则更侧重于形容战争中的惨败或物品的完全损失,强调没有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