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成语
开卷有益”是一个流传甚广且寓意深刻的成语,它鼓励人们积极阅读,从书籍中汲取知识与智慧,下面将详细探讨这个成语的各个方面:
类别 | 详细信息 |
---|---|
拼音 | kāi juàn yǒu yí |
解释 | “开卷”指的是打开书本,开始阅读;“益”则意味着益处、收获,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只要打开书本阅读,就会有所收益,强调了读书的积极意义和价值。 |
出处 |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晋代陶潜的《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后来,在宋代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中也有记载,宋太宗赵光义日阅《太平御览》三卷,并常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这进一步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
用法 | “开卷有益”是一个主谓式成语,通常在句子中作宾语、定语或分句,用于表达读书总是有好处的观点。 |
近义词 | 手不释卷、好学不倦等,这些词语都表达了对学习的热爱和持续不断的态度。 |
反义词 | 不学无术、案萤干死等,这些词语则描述了不学习、没有才能的状态,与“开卷有益”形成鲜明对比。 |
寓意 | 读书可以使人聪明,拓宽知识面,提高修养,增加才能和智慧,在知识爆炸、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读书仍然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开卷有益”应当成为每个人的格言,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 |
故事 |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昉等人编写了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上千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并将书名更名为《太平御览》,他坚持每天阅读,即使因国事繁忙而耽搁,也会抽空补上,宋太宗的勤奋读书为群臣树立了榜样,一时读书之风盛行。“开卷有益”这个成语也随着这个故事流传下来,成为勉励人们勤奋读书的最好注解。 |
“开卷有益”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学习精神,它鼓励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从书籍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
FAQs
“开卷有益”中的“卷”字为什么不能读作“juǎn”?
“卷”字在“开卷有益”这个成语中,指的是书本,是名词,因此应该读作“juàn”,而“juǎn”是动词,表示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或者一种大的力量把东西撮起或裹住,与这里的语境不符。“卷”字在此处不能读作“juǎn”。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在现代有什么实际应用?
在现代,“开卷有益”这个成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鼓励人们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升自我,无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无论是在工作之余还是在闲暇时光,都可以拿起书本,享受阅读的乐趣,从中汲取知识和智慧。“开卷有益”也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次阅读的机会,认真对待每一本书,因为每一次阅读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