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享发现 > 三顾茅庐成语

三顾茅庐成语

shiwaishuzidu2025年07月14日 16:21:42分享发现73

三顾茅庐”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以下是对“三顾茅庐”成语的详细解析:

三顾茅庐成语

项目 详情
拼音 sān gù máo lú
释义 原指东汉末年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请其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后比喻诚心诚意地一再邀请或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出处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近义词 礼贤下士、不耻下问
反义词 拒人千里、虚情假意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拥兵东吴,而刘备则寄人篱下,虽胸怀大志却苦无良策,为了实现建国大业,刘备四处搜罗人才,他听说隆中(今湖北襄阳)有一位名叫诸葛亮的隐士,才气无双,便带上厚礼,与关羽、张飞一同前往拜访。

刘备第一次拜访时,诸葛亮外出未归,只得失望而归,不久后,刘备再次冒着风雪前往,却仍未见到诸葛亮,这次,刘备留下一封信,表达了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山的愿望。

第三次,刘备吃了三天素,不顾关羽、张飞的反对,坚持前往,这次,诸葛亮正在家中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在门外等候,直到诸葛亮醒来,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两人在草庐中畅谈天下大事,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策略,为刘备规划了夺取天下的蓝图,刘备听后大为倾倒,恳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见刘备如此诚恳,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三顾茅庐成语

成语寓意

“三顾茅庐”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的精神,也告诉我们对待人才应有的态度,它强调了真诚、耐心和尊重的重要性,在寻求帮助或合作时,我们应该像刘备一样,不畏艰难,多次拜访,以诚心打动对方,这个故事也启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潜力,只要我们用心去发掘和培养,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成语用法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定语或宾语使用,用来形容诚心诚意地一再邀请或拜访有专长的贤人。“公司领导三顾茅庐,终于请来了这位业界专家担任技术顾问。”或者“他三顾茅庐,终于打动了那位隐居的高人,得到了他的指点。”

FAQs

三顾茅庐成语

问1:三顾茅庐中的“三顾”具体指的是哪三次拜访? 答:三顾茅庐中的“三顾”指的是刘备三次亲自到诸葛亮的茅庐拜访,第一次拜访时诸葛亮外出未归;第二次拜访时诸葛亮仍不在;第三次拜访时诸葛亮在家睡觉,刘备耐心等候并最终与诸葛亮进行了深入交谈。

问2: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有什么应用? 答:在现代社会中,“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诚心诚意地一再邀请或拜访有专长的贤人或专家,它强调了真诚、耐心和尊重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在寻求帮助或合作时应持之以恒、不畏艰难,这个成语也启示我们要珍惜人才、尊重知识,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培养各种人才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shuzidu.com/fenxiangfaxian/4872.html

标签: 刘备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洋洋成语

下一篇:如鱼得水成语

“三顾茅庐成语” 的相关文章

形容难过的四字成语

形容难过的四字成语

汉语的丰富表达中,四字成语以其简洁而深刻的特点,常常被用来精准地描绘各种情感状态,当涉及到表达难过这一复杂而细腻的情感时,也有许多生动且富有表现力的四字成语,以下是一些形容难过的四字成语及其详细解释: 成语 含义 例句...

类的成语

类的成语

汉语的丰富词汇中,包含“类”字的成语众多,它们或描绘事物特征,或蕴含深刻哲理,为语言表达增添了色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含“类”字的成语及其解释: 序号 成语 解释 1 类是而非 貌似正确的,实际上是错误...

店的成语

店的成语

中华文化的丰富宝库中,成语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语言艺术中的瑰宝,与“店”字相关的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商业活动的繁荣景象,也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社会经验,以下是一些包含“店”字的成语及其详细解释: 序号 成语...

力什么神什么成语

力什么神什么成语

汉语成语中,“力什么神什么”的表达方式较为少见,但确实存在一些符合这一模式的成语,以下是对这类成语的详细解析: 成语 解释及出处 用法示例 力尽神危 形容力气用尽,神色危急,通常指体力或精力极度透支的状...

含反义词的四字成语

含反义词的四字成语

中的成语是经过长期使用和传承形成的固定短语,其中包含许多带有反义词的四字成语,这些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上具有丰富的内涵,还能帮助人们更准确地描述事物和表达思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含反义词的四字成语及其解释: 序号 成语 解释...

高射炮打蚊子 大材小用

高射炮打蚊子 大材小用

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这句歇后语形象地描绘了资源与任务不匹配的情境,意味着使用远超过所需规格的工具或才能去处理微小的问题,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和效率低下,以下将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这一现象: 来源与释义 “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