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八下成语
上八下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形容人内心慌乱不安、忐忑不定的心理状态,具体而言,它既可以描述因担忧、期待或恐惧而产生的心理波动,如“心里七上八下,没有着落”;也可用于形容事物零落不齐、纷乱无序的状态,如“你来了,他走了,七上八下的,总是凑不齐”。
类别 | 详细信息 |
---|---|
拼音 | qī shàng bā xià |
注音 | |
简拼 | QSBX |
结构 | 联合式成语 |
常用程度 | 常用成语 |
字数 | 四字成语 |
年代 |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 |
语法功能 | 作谓语、定语、状语 |
近义词 |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犹豫不安、惴惴不安 |
反义词 | 心安理得、若无其事、从容不迫 |
英文翻译 | at sixes and sevens, perturbed state of mind, in a mess |
俄语翻译 | быть в смятении<разрозненный> |
德语翻译 | voller Unruhe sein |
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最广为人知的出处是明代施耐庵的《水浒全传》第二十六回,文中描写胡正卿被武松邀请作证时的心理状态:“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宋代宗杲的《大慧普觉禅师语录》中也有类似表述:“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宋代赵令畤的《侯鲭录》中则用“七上八下”形容普通人才,如“七上八下人才”,与“三平二满”形成对仗,体现了该成语在宋代已具备多义性。
用法示例
- 作谓语:他明天就要上台表演了,现在心里七上八下的。
- 作定语:一种七上八下的心情涌上心头。
- 作状语:他七上八下地等待着结果。
文化内涵
- 心理状态的文学化表达:七上八下通过数字“七”与“八”的对比,以夸张手法描绘了心理波动的幅度,这种表达方式与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数字修辞(如“七嘴八舌”“三心二意”)一脉相承。
- 社会背景的映射:在古代社会,科举、仕途、家庭等重大事件常伴随不确定性,七上八下的心态成为普遍情感。
- 哲学与易经的关联:有学者提出,七上八下可能与《易经》中的阴阳哲学相关。
现代应用
- 心理学视角:现代心理学将七上八下归类为“应激反应”,常见于重大决策、考试、面试等场景,其生理表现包括心率加快、手心出汗等,心理表现则为过度担忧与预期性焦虑。
- 应对策略:认知调整(通过正念冥想、积极暗示等方式缓解焦虑)、社会支持(与亲友倾诉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 流行文化:影视作品中角色的心理刻画,如《琅琊榜》中梅长苏面对政敌时的紧张;网络语言中衍生出“七上八下症”等表达,形容社交媒体时代的信息焦虑。
相关问答FAQs
问:七上八下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物品摆放不整齐吗?
答:可以,七上八下除了形容人内心的慌乱不安外,也可以指物品摆放得零落不齐或纷乱无序。“房间里的东西七上八下的,需要好好整理一下”。
问:七上八下和忐忑不安有什么区别?
答:七上八下和忐忑不安都形容心神不定,但七上八下更侧重于因多种情绪交织而产生的慌乱感,且可以通过数字的对比形象地表达心理波动的幅度;而忐忑不安则更侧重于因担心或害怕而感到不安,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状态描述,七上八下在书面和口语中都常用,而忐忑不安更多用于书面语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