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同心成语
上下同心”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àng xià tóng xīn,意思是上下一心,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以下是关于“上下同心”的详细解析:
项目 | 详情 |
---|---|
拼音 | shàng xià tóng xīn |
简拼 | SXTX |
解释 | 上下一心,形容领导与群众、上级与下级之间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共同致力于某一目标或任务。 |
出处 | 《淮南子·本经训》:“上下同心,君臣辑睦。”后在《周书·宇文虬传》中也有记载:“虬每经行阵,必身先卒伍,故上下同心,战无不克。”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若上下同心,庶或有廫。”(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和帝纪》) |
近义词 | 万众一心、风雨同舟、齐心协力等。 |
反义词 | 各行其是、离心离德、分崩离析等。 |
成语解析
-
核心含义:“上下同心”强调的是层级关系中的双向互动性,即上层与下层人员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共同致力于同一目标,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是实现集体目标的重要保障。
-
语义特征:该成语的核心语义特征包括层级关系的双向互动性、集体目标的统一认知以及行动模式的协调一致性,它体现了在组织或团队中,成员之间需要相互信任、支持和配合,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
-
引用实例:在文学作品中,“上下同心”常被用来形容军队或组织的凝聚力,明代小说《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就描述了李自成军队在遭遇潼关惨败后,通过“重要将领没损失”“上下同心”“军纪严明”三大要素实现部队重整的过程,该成语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种场景中,如企业管理、社会治理等。
-
扩展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上下同心”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在现代语境下,它不仅指层级关系中的团结协作,还涵盖了法治建设中的制度协同、社会治理的共识构建以及组织管理的效能优化等方面,这些扩展内涵使得“上下同心”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了更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关问答FAQs
问1:成语“上下同心”可以用在哪些场合?
答:成语“上下同心”通常用于描述组织或团队中成员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场景,它可以作为谓语或定语使用,在句子中起到强调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作用,在企业管理中,可以强调领导与员工之间要“上下同心”,共同推动企业发展;在社会治理中,也可以倡导政府与民众之间要“上下同心”,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问2:与“上下同心”相近的成语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答:与“上下同心”相近的成语有“万众一心”、“风雨同舟”、“齐心协力”等,这些成语都表达了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意思,但侧重点略有不同。“万众一心”强调的是众多人的心思相同,没有杂念;“风雨同舟”则侧重于在困难环境中共同承担风险、共度难关;“齐心协力”则更注重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结精神,而“上下同心”则特指层级关系中的团结协作,强调的是上下级之间的思想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