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跳如雷成语
跳如雷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ào tiào rú léi,其含义丰富且用法多样,以下是关于“暴跳如雷”的详细解析:
项目 | 详情 |
---|---|
拼音 | bào tiào rú léi |
注音 | |
解释 | 急怒叫跳,象打雷一样猛烈,形容又急又怒,大发脾气的样子。 |
出处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
示例 | 他哥哥知道了,气得暴跳如雷,叫了他去骂。——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三回 |
近义词 | 大发雷霆、火冒三丈、气急败坏 |
反义词 | 心平气和、怒不变容、和颜悦色、和风细雨 |
语法 | 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人盛怒时的样子 |
“暴跳如雷”这个成语,生动地描绘了人在极度愤怒时的状态,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使用场景,以下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读:
成语来源与背景
“暴跳如雷”最早见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其中描述了刘兰芝的哥哥性情暴躁如雷,对妹妹极为严厉,这一描述不仅展现了古代社会对于性格特征的刻画,也反映了当时家庭关系中的某些紧张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暴跳如雷”逐渐成为了一个广泛使用的成语,用来形容各种情境下人们的愤怒情绪。
成语含义解析
-
字面意义:从字面上看,“暴跳如雷”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因为极度愤怒而跳跃、吼叫,声音如同雷声一般响亮,这种描述极具画面感,让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愤怒的强烈程度。
-
引申意义:除了字面上的跳跃和吼叫外,“暴跳如雷”还常用来比喻人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情绪失控、行为极端的表现,它强调了愤怒情绪的爆发性和不可控性,以及这种情绪对个人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使用场景与语境
-
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让人不满或愤怒的事情,这时,“暴跳如雷”就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因为小事而大发雷霆的人,当一个人因为交通堵塞而耽误了重要的约会时,他可能会气得暴跳如雷,不停地抱怨和指责。
-
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中,“暴跳如雷”常被用来塑造人物形象,展现其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在《水浒传》中,李逵就是一个典型的“暴跳如雷”式的人物,他性格直爽、脾气暴躁,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会立刻发作起来。
-
社会事件:在一些社会事件中,“暴跳如雷”也可以用来形容公众对于某些不公或不合理现象的强烈反应,当某个企业被曝光存在严重违法行为时,消费者和公众可能会感到愤怒不已,甚至有人会感到暴跳如雷,要求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相关成语与辨析
-
大发雷霆:与“暴跳如雷”相似,都形容人非常愤怒,但“大发雷霆”更侧重于形容愤怒的情绪本身,而“暴跳如雷”则更强调愤怒时的外在表现。
-
火冒三丈:也是形容人非常愤怒的成语,但“火冒三丈”更侧重于形容愤怒的程度之深,而“暴跳如雷”则更侧重于形容愤怒时的激烈行为。
-
气急败坏:形容人在愤怒时失去理智和冷静的状态,与“暴跳如雷”相比,“气急败坏”更侧重于形容愤怒对人的负面影响,而“暴跳如雷”则更侧重于形容愤怒时的外在表现。
文化内涵与启示
“暴跳如雷”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愤怒,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如意的事情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它也警示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利,不要因为自己的愤怒而伤害到无辜的人。
“暴跳如雷”是一个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它不仅能够准确地描绘出人们在愤怒时的状态和行为特征,还能够引发我们对于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的深刻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