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言不惭成语
大言不惭”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项目 | 详情 |
---|---|
拼音 | dà yán bù cán |
释义 | 指说大话而不觉得难为情。 |
结构 | 连动式。 |
感情色彩 | 含贬义。 |
出处 | 最早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宪问》:“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宋·朱熹在《论语集注·宪问第十四》中注解道:“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践其言,其不难哉。”由此引申出成语“大言不惭”。 |
用法 | 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用于形容那些说话夸张、不切实际且毫无羞愧之感的人。 |
近义词 | 大吹大擂、自卖自夸、出言不逊等。 |
反义词 | 不露锋芒、自惭形秽、妄自菲薄等。 |
例句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八七回:‘闻庞涓自恃其能,大言不惭,知其无援引孙宾之意。’”“巴金《秋》一九:‘我吃,我吃!你给我斟酒,再有多少我都吃得下!’克安大言不惭地说。”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江湖方士,他没有别的本事,就会吹牛说大话,他吹起牛来,信口开河,丝毫也不感到难为情。 |
成语故事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曾对项羽说:“吾以天下之大,区区一郡太守耳,安足为若诎?”当时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在一次交锋中,刘邦面对项羽的指责,不仅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谦逊,反而以一种近乎狂妄的姿态回应,展现出对自己能力的高度自信甚至有些夸张的态度,这使得后人用“大言不惭”来形容类似的行为。
成语寓意
说话不感到惭愧的人有两种,一种人是真正有能力的人,说出的话有根据,能够依自己的能力给人承诺,说出来就能做得到,言行一致,因而不觉得心虚,也就不会惭愧;另一种人,其言语可以称为大话,也就是浮夸而不切实际的话,这类人善于吹牛皮,但牛皮吹出去了往往不能兑现,对于第二种人,人们要时刻警惕,不管君子还是小人,说话都要慎加注意,不要随便开口,更不要胡言乱语,只有慎慎地注意了自己的言行,只有认真考虑后再开口说话,才不至于因舌头的乱动而让自己陷入被动,甚至陷入困境,孔子的这一告诫,也提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要相信那些喜欢信口开河,甚至大言不惭的人,如果相信了这些人的许诺,并且天真地将其纳入到自己的计划之中,将不可避免地使自己深陷困境。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在日常交流中,如何避免被人说“大言不惭”?
回答:要避免被人说“大言不惭”,首先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说自己做不到或没有把握的话,要保持谦逊的态度,不要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或成就,在交流时,尽量用客观、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避免使用过于夸张或虚假的言辞,还要注重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要一味地自吹自擂。
问题2:除了“大言不惭”,还有哪些类似的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人说话夸张、不切实际?
回答:除了“大言不惭”外,还有“大吹大擂”、“自卖自夸”、“出言不逊”、“夸夸其谈”等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人说话夸张、不切实际,这些成语都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提醒人们在交流中要注意言辞的恰当性和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