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作文
山东高考作文特点与趋势分析
(一)主题导向
山东高考作文主题往往紧密围绕社会热点、传统文化、人生价值观等展开,近年来,愈发注重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思考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同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颇为重视,可能会涉及科技创新对社会的影响、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等主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社会和生活的洞察能力以及思考深度。
(二)文体要求
一般以议论文为主,要求考生能够提出明确的观点,并进行有条理的论证,但也不排斥记叙文等其他文体,只要能够恰当地表达主题、展现写作功底即可,无论何种文体,都需要有清晰的结构、丰富的内容和准确的语言表达。
(三)命题形式
形式多样,包括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材料作文通常会给出一段文字或一幅漫画等资料,考生需要根据材料提炼观点进行写作;命题作文则直接给定题目,限制性相对较强,要求考生在规定题目下施展文笔。
写作思路与方法指导
(一)审题立意
- 仔细研读材料或题目 对于材料作文,要认真分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隐含意义以及情感倾向,比如材料中提及的人物事迹、社会现象等,从中挖掘出可以作为论点的核心要素,对于命题作文,要理解题目中每个字词的含义,确定写作的重点和范围。
- 精准立意 立意应力求深刻、新颖,深刻即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触及问题的核心;新颖则是避免千篇一律,从独特的视角出发阐述观点,当大家都在讨论某事物的表面现象时,你可以从其背后的根源或长远影响等方面立意。
(二)结构布局
- 议论文结构
- 并列式:将中心论点分解为几个并列的分论点,分别进行论述,论述“诚信的重要性”时,可以从“诚信是个人立身之本”“诚信是企业成功之道”“诚信是社会和谐之基”等几个方面展开,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 递进式:按照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论证,比如先阐述现象,再分析原因,最后提出解决对策,写关于“环境保护”的作文时,可以先描述环境问题的严重现象,接着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如人类活动、工业发展等,最后提出具体的环保措施和建议。
- 对照式:通过正反对比来突出论点,如论述“挫折对人的影响”,可以先列举一些人在挫折中崛起的例子,再对比那些因挫折而一蹶不振的情况,从而强调正确对待挫折的重要性。
- 记叙文结构
- 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读者理解,例如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从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依次叙述各个阶段的重要事件。
- 倒叙:先写出事件的结果或某个关键情节,然后再回过头来叙述事件的起因和经过,这种写法可以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比如以“那一刻,我感动了”为题,先写自己被感动的那一刻的情景,再追溯之前发生的事情,引出感动的原因。
-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主线,插入与主要内容相关的其他内容,然后再回到原来的叙述上来,插叙可以起到补充说明、丰富内容、深化主题的作用,比如在讲述旅行经历时,插入对某个景点历史背景的介绍。
(三)素材运用
- 积累素材 平时要广泛阅读,关注时事新闻、历史故事、名人名言等,建立自己的素材库,积累一些科学家的奋斗故事用于论证“坚持与努力”的主题;收集各地的民俗文化资料用于传统文化相关的作文。
- 巧妙运用 素材运用要恰到好处,不能简单堆砌,可以根据论点对素材进行筛选、加工,使其与文章的主题紧密结合,比如在论述“创新精神”时,引用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的创新理念和实践经历,详细阐述他如何通过创新改变世界,从而有力地支撑论点。
常见问题与提升策略
(一)常见问题
- 审题偏差 部分考生未能准确把握题目要求,导致写作方向错误,例如在材料作文中,没有正确理解材料的核心含义,所论偏离主题,空洞 文章缺乏具体的事例和深入的分析,只是泛泛而谈,比如在论述某个观点时,只有理论性的表述,没有实际案例支撑,显得苍白无力。
- 结构混乱 段落之间缺乏逻辑联系,层次不分明,有些考生写作时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没有整体的规划,使得文章难以读懂。
- 语言平淡 用词单调、句式单一,缺乏文采,全程使用平实的语言,没有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或优美的语句来增添文章的感染力。
(二)提升策略
- 加强审题训练 多做审题练习,仔细分析历年高考作文题目以及优秀的范文,归纳审题的方法和技巧,在写作前,认真思考题目的要求和限制,确保写作方向正确。
- 丰富素材储备并学会运用 持续积累各类素材,同时学习如何将素材巧妙地融入文章中,可以通过模仿优秀范文的素材运用方式,逐渐提高自己驾驭素材的能力。
- 构建写作框架 在动笔前,先列出文章的大纲,明确各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和逻辑关系,可以借鉴一些经典的文章结构模式,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独特的结构。
-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多读一些优美的文学作品,学习他人的语言表达技巧,在日常写作中,尝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文章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注意词汇的丰富性和句式的多样性。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 1:如何在考试有限的时间内快速确定作文立意? 解答:要迅速通读材料或题目,抓住其中的关键信息,如人物、事件、关键词语等,思考这些信息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或传达的主要情感倾向,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从不同角度思考可能的立意方向,可以通过在脑海中列举一些相关的观点,再进行比较筛选,选择最符合题目要求且自己有话可说、有能力展开论述的立意,对于一幅关于“垃圾分类”的漫画作文,关键信息是垃圾分类的场景以及人们对此的不同态度,可立意为“垃圾分类,人人有责,从自身做起推动环保进程”等。
问题 2:怎样避免在作文中出现内容重复的问题? 解答:一是在构思阶段,要精心规划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如果是议论文,确保每个分论点都有其独特的论证角度和内容,避免几个分论点论述的内容大同小异,比如论述“传统文化的传承”,一个分论点可以从传统技艺的传承入手,另一个分论点则可以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传承方面展开,二是在写作过程中,时刻留意已写过的内容,如果发现某个观点或事例已经在前文阐述过,就不要再重复使用,而是尝试从其他侧面或寻找新的素材来进一步论证,三是写完后检查,对重复的内容进行删减或修改,使文章各部分内容紧凑、独特且相互补充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