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观后感
观后感的定义 观后感,简单来说就是观看电影、电视剧、戏剧、纪录片、文艺演出等各类视听作品后,把自身所产生的感想、体会、思考等内容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一种文体,它是基于个人在观看过程中的直观感受,融合了对作品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表现手法等多方面的理解与感悟,是观众与作品之间深度交流互动后的一种反馈形式。
当你看完一部精彩的电影,内心被深深触动,有很多想法想要倾诉,将这些想法整理成有条理的文章,就是观后感,它不仅仅是对作品简单地描述,更重要的是融入自己独特的视角与思考,展现作品在个人心中引发的共鸣、启发或者质疑等。
观后感的构成要素
构成要素 | 详细说明 |
---|---|
简要介绍观看的作品基本情况,如作品名称、类型、作者或导演等,也可适当提及观看的契机或整体印象,引出下文的感悟。“近期观看了由[导演名字]执导的[影片名称],这部科幻巨制以其震撼的视觉效果和深刻的主题,深深吸引了我,让我在观影结束后久久沉浸其中,也引发了诸多思考。” | |
人物分析 | 剖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人物关系以及在推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等,例如在分析一部历史剧中的人物时可以说:“剧中的[皇帝角色名字],其性格复杂多面,既有作为统治者的果敢与睿智,又在面对[具体情境]时展现出脆弱与无奈,他与[大臣名字]之间的微妙关系,更是将宫廷斗争的残酷与权谋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我对古代帝王的处境有了更深的理解。” |
主题探讨 | 挖掘作品所传达的核心主题,如爱情、友情、亲情、成长、社会现实、人性善恶等,并结合情节和人物分析阐述自己对主题的理解与感悟,比如观看一部环保主题的纪录片后写道:“纪录片通过展示[各地环境问题实例],深刻揭示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造成的破坏,警示着我们每个人都应肩负起环保责任,这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行为,意识到小小的举动也可能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
艺术表现评价 | 可以从作品的拍摄手法(如镜头运用、光影效果)、音乐音效、剪辑技巧、演员表演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这些艺术元素如何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为自己的观感增色,例如在评价一部动画电影时说:“其精美的画面制作令人赞叹,每一个场景都如同一幅细腻的画卷,色彩的搭配营造出了奇幻的氛围,而恰到好处的配乐更是锦上添花,在紧张的情节中用激昂的音乐烘托气氛,在温馨的场景里以舒缓的旋律触动心灵,演员们通过声音表演也赋予了角色鲜明的个性,让整个故事更加生动鲜活。” |
个人感悟与启示 | 这是观后感的核心部分,结合作品内容联系自身生活实际、社会现象或个人成长经历,阐述作品给自己带来的思考、启发、教训或情感上的触动等,比如看完一部励志电影后写道:“影片中主人公面对重重困难却始终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这让我联想到自己在追求梦想道路上的几次退缩,从那以后,每当我遇到挫折想要放弃时,都会想起这部电影,它激励着我勇敢前行,告诉自己只要坚持下去,就有可能迎来成功的曙光。” |
归纳全文,再次强调作品对自己的影响以及自己对作品的总体评价,可适当升华主题,表达从观看作品中所获得的更深层次的领悟或对未来的展望等。“[作品名称]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启迪,它让我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对[相关主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我相信它将在我的记忆中长久留存,并持续影响着我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
观后感的写作目的
- 记录个人体验:将自己在观看作品时的瞬间感受、情绪波动以及思维火花及时记录下来,形成一份属于自己的独特记忆,方便日后回顾与回味。
- 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撰写观后感,促使自己进一步梳理作品的情节、人物、主题等要素,从而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与创作意图,发现一些在观看过程中可能忽略的细节与深意。
- 交流与分享:为他人提供一个了解该作品的视角,不同的人对同一作品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观后感,通过分享自己的感悟,可以与他人展开讨论与交流,拓宽视野,丰富对作品的认知维度,也能引发更多人对该作品的兴趣与思考。
- 提升自我认知与表达能力:在分析和阐述自己对作品的看法过程中,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这有助于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也能让自己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审美标准以及情感世界等。
观后感与影评的区别
区别点 | 观后感 | 影评 |
---|---|---|
侧重点 | 侧重于个人主观感受与思考,强调作品对自身情感、思想、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与启发,更注重内心体验的表达。 | 更侧重于对作品客观的分析评价,包括剧情结构、表演水准、拍摄技术、制作质量等专业方面的考量,具有较强的理性与专业性。 |
受众指向 | 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记录心得、抒发情感以及与他人分享个人体验的需求,受众多为普通读者或对作品有兴趣的朋友。 | 面向的范围更广,包括普通观众、电影行业从业者、影评专业人士等,其目的是为观众提供观影参考,也为电影创作提供反馈与建议。 |
写作风格 | 语言相对较为自由、随性,情感表达较为直接,可以融入较多的个人故事与情感元素,形式多样灵活。 | 语言通常较为严谨、规范,注重逻辑性与专业性术语的运用,分析问题更有条理,格式相对固定,如会按照剧情、表演、技术等板块依次进行评价。 |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 1:观后感一定要写得很长很详细吗? 解答:不一定,观后感的长度和详细程度取决于个人的感受和写作目的,如果只是简单地记录自己的一些即时感受和主要想法,可以写得简洁明了;但如果想要深入分析作品的多个方面,如情节、人物、主题等,并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论证,那就需要写得相对长一些、详细一些,关键是要把自己最想表达的内容清晰地呈现出来,无论是简短的篇幅还是较长的篇幅,只要能准确传达自己的观后感悟即可。
问题 2:写观后感时可以借鉴其他人的观点吗? 解答:可以借鉴,但要注意避免抄袭且需正确引用,在撰写观后感时,可能会看到其他观众或评论者对同一作品的不同看法,这些观点可以作为参考,帮助自己拓宽思路、启发思考,不能直接抄袭他人的文字表述或核心观点当作自己的内容,如果确实引用了他人的某些观点或语句,应该明确标注出处,如在引用的话语前后加上引号,并在文中或文末注明是引用自谁的观点或哪篇文章等,要确保自己的观后感主体内容是基于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独立思考,这样才能使观后感具有个人特色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