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 引导幼儿认识数字1、2、3,理解其实际意义。
- 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学会按数量取物,能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物体。
- 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帮助幼儿认识数字1、2、3,建立数与物体数量的对应关系。
- 引导幼儿掌握3以内的点数方法,能准确点数物体。
- 难点
- 让幼儿理解数的实际意义,体会数与物的一一对应关系。
- 培养幼儿在点数过程中手口一致的习惯。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法、游戏法
教学准备
- 自制教学课件,内容包括:1只小兔子、2只小鸭子、3只小松鼠的图片;1个苹果、2个香蕉、3个草莓的实物图片;以及相应的数字卡片1、2、3。
- 每个幼儿1个小篮子,里面装有若干个(1 3个)贴有不同颜色标签的小积木(代表不同物体)。
- 在教室地面上用彩色胶带贴出数字1、2、3的轮廓,以及对应的圆形区域(用于幼儿站位游戏)。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3分钟)
- 播放一段欢快的动物叫声音频,如小兔子的蹦跳声、小鸭子的嘎嘎声、小松鼠的叽叽声,引起幼儿兴趣。
-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刚才你们听到了哪些小动物的声音呀?”引导幼儿回答出小兔子、小鸭子、小松鼠等。
(二)认识数字1、2、3(7分钟)
- 利用教学课件,依次出示1只小兔子的图片。
-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里有几只小兔子呀?”幼儿回答后,教师说:“对,只有1只小兔子,我们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示,这个数字就是1。”然后出示数字卡片1,让幼儿跟着读两遍“1”。
-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个小圆圈,告诉幼儿:“这个圆圈就代表1只小兔子,1就像这个直直的棍子,很简单吧。”
- 同样的方法,出示2只小鸭子的图片。
- 教师问:“现在有几只小鸭子呢?”幼儿回答后,教师说:“有2只小鸭子,我们用数字2来表示。”出示数字卡片2,让幼儿跟读“2”。
- 在黑板上画出2个相连的小圆圈,说:“看,这两个圆圈连在一起,就像数字2。”
- 出示3只小松鼠的图片。
- 教师提问:“这次有几只小松鼠呀?”幼儿回答后,教师说:“有3只小松鼠,我们用数字3来表示。”出示数字卡片3,幼儿跟读“3”。
- 在黑板上画出3个三角形(代表小松鼠的尾巴),说:“数字3就像这三个三角形一样,很特别哦。”
(三)理解数的实际意义(5分钟)
- 教师再次利用课件,分别出示1个苹果、2个香蕉、3个草莓的实物图片。
- 教师指着苹果问:“这是几个苹果呀?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引导幼儿回答并用数字1表示,然后让幼儿从自己的小篮子里拿出1个积木放在桌子上,说:“这就是1个,像1个苹果。”
- 教师指着香蕉问:“那这几个香蕉是几个呢?用数字几?”幼儿回答后,教师说:“对,是2个香蕉,用数字2表示。”让幼儿从篮子里拿出2个积木,说:“这是2个,和2个香蕉一样多。”
- 教师指着草莓问:“这些草莓有几个呀?该用数字几呢?”幼儿回答后,教师说:“真棒,是3个草莓,用数字3。”让幼儿拿出3个积木,说:“这是3个,和草莓的数量一样。”
-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表格,将物体(苹果、香蕉、草莓)和对应的数字(1、2、3)以及幼儿拿出的积木数量列出来,帮助幼儿直观地理解数与物体数量的对应关系。 |物体|数量|数字|积木数量| |----|----|----|----| |苹果|1|1|1| |香蕉|2|2|2| |草莓|3|3|3|
(四)按数量取物(5分钟)
- 教师说:“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我说一个数字,你们从篮子里拿出相应数量的积木,看看谁拿得又快又对。”
- 教师依次说出数字1、2、3,让幼儿从篮子里取出相应数量的积木,放在桌子上,每次幼儿拿完后,教师进行巡视检查,并给予表扬或纠正。
(五)点数练习(5分钟)
- 教师将一些积木(数量在1 3之间)随意摆放在桌子上,对幼儿说:“小朋友们,我们来数一数这些积木有多少个,数的时候要用手指一个一个地指着,嘴里大声地说出数字哦。”
- 教师先示范点数一次,然后让幼儿自己进行点数练习,教师在旁边观察,提醒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不要漏数或重复数。
(六)游戏环节:数字宝宝找家(5分钟)
- 教师在教室地面上用彩色胶带贴出数字1、2、3的轮廓,以及对应的圆形区域。
- 教师将数字卡片1、2、3分发给三个幼儿,让他们分别站在相应的数字轮廓外面。
- 其他幼儿每人拿一个小积木,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在教室里自由走动,音乐停止时,教师说出一个数字,如“2”,拿着数字2卡片的幼儿就喊:“2个小朋友请回家。”拿到2个积木的幼儿就要赶紧跑到数字2对应的圆形区域内站好,如果站错或反应慢的幼儿,可以大家一起帮助他纠正,然后重新开始游戏。
(七)课堂小结(2分钟)
-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提问:“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数字呀?”“1像什么?2像什么?3像什么?”“我们怎么数物体的数量呀?”引导幼儿回答。
-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延伸
- 在数学区投放更多的材料,如不同数量的玩具、水果模型等,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继续练习点数和按数量取物。
-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周围物体的数量,如家里的人有几个、吃饭的碗有几个等,并用数字表示出来,巩固对数的认识。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有幼儿总是不能正确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混淆数字和物体数量的对应关系,教师该怎么办? 解答:对于这类幼儿,教师可以采用更加直观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利用实物进行一对一的对应演示,让幼儿亲手操作,将物体一个一个地与数字卡片匹配,加深理解,可以通过反复提问和引导,让幼儿自己说出物体的数量和对应的数字,强化记忆,还可以在课后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在家中也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如水果、玩具等,与幼儿进行类似的练习,巩固幼儿园所学内容。
问题2:在游戏环节“数字宝宝找家”中,如果幼儿对游戏规则理解困难,无法顺利完成游戏,教师应该如何调整教学? 解答:如果幼儿对游戏规则理解困难,教师可以先暂停游戏,再次详细地讲解游戏规则,并进行示范,在示范过程中,可以邀请部分理解能力较强的幼儿参与,让他们先熟悉游戏过程,然后带动其他幼儿一起玩,教师可以将游戏难度适当降低,比如先从简单的数字1开始练习,让幼儿逐渐熟悉游戏的流程和规则,再慢慢增加难度到数字2和3,教师可以在游戏中给予幼儿更多的提示和指导,帮助他们完成游戏任务,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